□王国伟
近年来,我省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围绕农业“两区”建设,以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健全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提高农艺的机械适应性和农业机械的综合利用效率为目标,深化组织、科技、管理、机制创新,推进农机服务社会化、专业化、品牌化,提升农机社会化服务能力、质量和效益,初步形成了以农机公共服务为依托、合作服务为主导、市场服务为补充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有力促进了台州市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据统计,截至2013年年底,台州市拥有农机经营服务单位149342家,农机化作业服务收入194165万元。其中,农机户140209户(内有农机化作业服务专业户26583户)、农机专业合作社63家、农机服务站(队)21家、农机作业服务公司1家;建有粮食烘干服务中心114家、育秧中心63家。去年全市完成机耕作业204.51万亩,机播27.3万亩,机械植保150.45万亩,机收113万亩,机电灌溉295万亩,机械烘干粮食31.85万吨,加工粮食57.49万吨,农机运输作业量40698万吨公里,粮食生产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70%。
台州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几个特点
一是服务组织形式多样化。各种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不断涌现,主要有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联社、农机化公共服务中心等,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是农机服务市场化。各类服务组织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采取适宜自身的服务方式:全程作业服务模式,通过签订作业协议,实行机耕、育秧、机插、机收、机械植保一条龙服务;单项作业服务模式,根据农民需求,开展机耕、机插、机收等单项收费;承包土地自主经营模式,由合作社自主承包土地,实行包括粮食烘干在内的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走出去”模式,到外省市开展农机跨区作业服务、承包土地经营等。
三是投资主体多样化。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国家惠农政策的支持,社会各类群体投资农机化发展的热情得到极大激发,大量社会资金相继投入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如我省首家农机专业合作社温岭久发农机服务合作社和我省首家由工商资本投资创建的农机专业合作社路桥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先后成立就是例证。
台州农机社会化服务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推进,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农民在各个生产环节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种粮大户和一些家庭农场难以化解逐年高涨的雇工成本。然而,由于台州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是以经营性服务为主体,公益性服务为补充;以农机户服务为主导,农机服务组织为补充,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新问题。
农机社会化服务领域不够宽。
目前,台州市农机社会化服务主要是对农作物进行机械化耕、种、收作业,产前、产后环节涉足较少,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链完整度还不高,缺乏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资源高度整合和产加销一体化的大型农机服务主体,导致农机服务产业化水平不高。
农机服务组织规范化程度不高。近年来,台州市相继成立了63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较为迅速,但农机合作社在组织运作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组织机构、管理制度、分配制度不健全、不规范等,组织管理技术人才缺乏,导致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市场竞争能力有限。
农机服务信息缺失。农机社会化服务需要强有力的市场信息服务作后盾,而当前信息沟通不畅,不能实现作业价格、政策等信息资源共享,容易出现大户“有机械难作业”的现象。
农机维修保障困难。台州市的农机维修网点等级低,缺少农机综合维修服务中心,高性能农业机械维修难以保障,影响农机作业完好率,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农民购置和运用农业机械的积极性。
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较多。
虽然省里对农机库房用地有明确规定,但实际执行中用地审批难问题依然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机服务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的积极性。此外,农机服务组织资金短缺现象比较普遍,亟需在信贷上给予更大支持和帮助。
推进台州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台州市下一步要采取更加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农机社会化服务,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农机服务组织力量。要加大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对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投入力度,鼓励农机服务组织购置和使用大中型和高性能农业机械。在安排农机化促进工程项目时,要优先考虑农机服务组织。要积极争取对农机服务组织提供优惠的信贷扶持政策,扶持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发展。要积极争取多层次、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强农机化示范区及农村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协调落实农机库房合理用地政策,为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要加快土地流转,引导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机作业服务效率。
二是加强农机信息化服务建设,促进农机信息交流。要整合信息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民信箱农机平台,传递农机作业需求、价格行情、天气资讯、维修服务等即时信息,增强信息的层次性、针对性、时效性和准确性。要建立信息发布制度,加强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预测,及时向农机服务组织及广大农民群众发布政策、市场、科技和农情等方面的信息,提高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要建立农机信息人才队伍,加强对农机中介组织从业人员和经纪人的培养,提高他们掌握信息、分析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以信息化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产业化进程。
三是强化监管,规范农机维修市场秩序,推进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建设。要认真贯彻执行《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依法对农机维修网点施行分类、分级管理,提升农机维修网点的服务能力,提高维修质量。要加强农机维修人员培训,特别是农机合作社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提高农业机械维修质量。要联合相关农机生产企业,利用区域内农机服务组织、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销商等资源,建立较高档次的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解决当前高性能农机具维修难等问题。
四是推进农机化服务组织创新。要以提高农艺的机械适应性、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为目标,组织开展试点试验和示范,大胆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组织创新、机制创新和模式创新。大力培育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农机经纪人等,积极探索发展农机专业合作联社模式。推进农机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大力培育维修、育苗、烘干、加工等区域性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因地制宜推行“菜单式”、“托管式”、“全程化”服务。鼓励基层农机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结对创建一批好学、通用、可推广的农业机械化示范点,带动新型服务组织和农机社会化服务发展。
作者系台州市农业局党组成员
台州市路桥区金穗粮食全程机械化生产合作社在收割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