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技的广泛应用,可让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生活更加便利。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成功研制了“手指阅读器”,视障人士从此有望告别只能阅读盲文的历史;德国科研人员积极研发“智能住宅”,老年人在其中可以更加自立健康地生活;日本鼓励企业开发残疾人亟须的辅助用品,为产品研发提供50%的费用补贴。
美国:无障碍设施广泛存在
不久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利用3年时间成功研制出有声朗读设备“手指阅读器”,使视觉障碍人士有望告别阅读盲文书刊的历史。“手指阅读器”外观像一个方形钥匙链,使用时将它套装在用户的食指部位,让食指在书本、报纸或电脑屏幕等设备上移动,阅读器便会清晰地朗读出文字。为了避免盲人在阅读时手指走偏,这款阅读器还配置了一个震动电机,以震动方式提醒用户偏离了字行。
这款神奇的设备装配了一个可扫描文本的摄像头和一个专门识别文本的软件,能通过合成语言技术把文字转换成声音。“手指阅读器”还可以通过3D打印装置来制造。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研究人员帕蒂·梅斯表示,“手指阅读器”是用指尖来阅读,比其他盲人阅读技术解决方案更灵活便捷。
美国许多科研人员正在研发各种针对残障人士的可穿戴设备,让新科技为残障人士造福。有统计显示,美国生产了全世界40%的医疗设备,消费了37%的医疗设备,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医疗设备生产国与消费国,而残疾人辅助用品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被称作是一个“车轮上的国家”,其实这个“车轮”并非单指汽车轮子,还可以指代残障人士的轮椅。1990年,美国通过了《残疾人法》,从法律上明确禁止对残疾人进行歧视,保障所有残疾人实现生活独立,并且融入社会。
在美国,各种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融入社会打开了一扇扇便捷之门。正是由于残障人士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美国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比例较高,进而使得残疾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得到充分保障。同时,美国也催生和培育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残疾人设备市场,推动着美国“无障碍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德国:16人以上的企业
须雇用6%的残疾人
在德国,残障人士越来越多应用智能手机,你可以把手机摄像头当做放大镜,帮助有视力障碍的人阅读小号文字。其他的手机应用如MyHandicap或者Wheelmap,主要是用于帮助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可以方便地指示附近的无障碍商场以及洗手间的位置。
德国德累斯顿马普光电微系统研究所研发的移动辅助系统也是一款腕表样式的可穿戴设备。它可以帮助轻度老年痴呆患者出行,实现更加独立的生活。这款移动辅助手表采用了一键式功能设计。用户的医生或者家人可事先设定好系统的联系人,遇紧急情况,只要按下按钮就会通知该联系人。
该辅助移动系统的另一套安全保障是配备了意外摔倒感应器。即使出现用户无法操作系统的情况,感应器也可能通过测定用户倒地时间,自动向指定的联系人发出通知。
德国政府为能使老年人更好独立生活,对相关智能系统投入了大量研发资金。德国比勒菲尔德大学精英项目CITEC主导研发的“智能住宅”,获得了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700万欧元的资助。加上基金会和相关企业的支持,该项目总资金额达到1100多万欧元。该“智能住宅”可让老人通过简单日常语言指令和手势与亲友进行聊天通信。“智能住宅”还可以监测用户的生活健康状况。如果用户运动不足或者劳累过度,“智能住宅”都会发出提醒。
据官方统计数字,德国有残疾人约670万。德国不断完善相关立法,其中最专业和完善的是《残疾人权利平等法》。该法律涉及残疾人使用交通工具、受教育、就业、选举等方方面面,确保他们与普通人一样有平等的社会参与权,避免受到歧视。在就业方面,法律规定,德国16人以上的企业必须雇用6%比例的残疾人。如果企业不按这一比例雇用,必须为此交纳补偿金,这些钱被用于残疾人事业。
日本:重点开发机器人、
多功能轮椅等设施
去年9月,一台名叫“可触摸检索”的3D打印机出现在日本筑波大学附属视觉特别支援学校(盲校)。盲童只要对着显示屏说“蝴蝶”、“龙”等,按下按钮15分钟后,机器就会生成相应的立体树脂玩具,孩子们便可亲手触摸感知。该校副校长星祐子说:“这为盲童们理解通过语言无法理解的事物提供了新模式。”这一源自雅虎日本广告部门的创意获得了各方的好评。
日本于1993年制定了《福祉用具研究开发与普及促进相关法律》,明确了国家、地方、研究机构、企业及相关团体的责任。福祉用具指辅助残疾人和老人生活的设备,其中包括义眼、义肢、助听器、轮椅、助步器等,也包括康复训练、居家生活和疗养辅助器械以及适应老龄化社会使用的护理用品等。
日本厚生劳动省每年根据残疾人协会收集的需求信息制定辅助设备开发目录,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投标,并给予50%的费用补贴。看护用机器人、多功能轮椅以及基于通信技术的辅助设施是目前日本重点支持的开发领域。日本对低收入家庭的残疾人安装义肢、义眼等费用全免。
(摘自《人民日报》 陈一鸣 黄发红 田泓/文 2014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