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合航空公司9月1日起全面取消头等舱座位,成为继天津航空、南方航空之后,宣布“拆除头等舱”的又一航空公司。国内航空公司“拆除头等舱”在业内持续蔓延。
据民航局统计数据和各大航空公司财报显示,最近一年多来,航空企业的头等舱、公务舱收入持续下降,各级领导干部、国企负责人以及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家都开始“弃头等而不顾”。
与“拆除头等舱”相对应,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经济舱座位需求却在增加。我国有13亿人口,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人口迁徙频率前所未有,国民外出旅游愿望日益强烈。随着三四线城市逐渐繁荣,大量的需求将为低成本航空发展提供巨大空间。
而“拆除头等舱”并非国内特殊情况,正成为全球民航业的一种“新常态”。8月20日,美国航空公司宣布将在47架波音777-200客机上取消头等舱。德国汉莎航空花费10亿欧元升级商务舱座位,将头等舱座位数量减少30%。而早在2010年,澳大利亚航空公司率先进行头等舱缩减。南美洲最大运营商、拉美航空公司在收购巴西塔姆航空公司时,放弃了所有头等舱。
中国民航局局长李家祥说,成为民航强国,必须实施大众化战略,使民航从高端性消费向大众经济型消费扩展。当然,取消头等舱、推出超级经济舱,不能成为吸引官员阶层“新花样”,也不能以牺牲服务为代价。
(摘自《南方都市报》 钱春弦/文 2014年9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