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刘杨银 本报记者 陈鎏琰
鱼米之乡绍兴,物产丰富,是浙江的农业大市。近年来,面对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大潮,勤劳智慧的绍兴人勇立潮头,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迈向农业强市之路上,大手笔书写了绍兴农业的新篇章。
在最近出炉的浙江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中,绍兴市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佳绩,跻身四强,其中农业增加值、农产品质量安全两项指标位居全省第一。近日,记者走进绍兴,近距离感受了绍兴农业的华丽蝶变。
集聚发展,农业区域经济特色鲜明
绍兴虽然陆域面积不大,境内“七山一水两分田”,但农业产业基础一直不错。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当地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市场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具有绍兴特色的农业区域经济。
2008年成为绍兴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当年绍兴市连续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主导产业的意见和关于实施绍兴市现代农业提升工程的意见,并确定加快发展茶叶、蔬菜、畜牧、水产、花木、干鲜果和竹木等七大农业主导产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见雏形。
2008年以来,绍兴市、县各级财政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进一步整合支农资金,统筹安排,增加投入,加大对主导产业示范扶持力度。
2008-2010年,市政府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七大主导产业发展,2010年后则通过补助设施农业、园区建设进而引导扶持主导产业的发展。
经过几年持之以恒的努力,绍兴目前共建成特色农产品基地270万亩,主导产业产值达23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82%左右,基本形成了茶叶、蔬菜、水产、畜牧、花木、干鲜果和竹木等七大具有一定规模的特色产业带和特色农业区域,还涌现了诸如诸暨山下湖珍珠市场、新昌中国茶市等一大批大型专业市场。
诸暨的珍珠、香榧,新昌的小京生花生,上虞的葡萄……这些产自绍兴的特色农副产品,早已名扬省内外,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成就了绍兴现代农业的均衡、协调发展。在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县(市、区)排名前十位中,绍兴所辖县(市、区)占得两席,并整体呈现较高的发展水平。201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18元,比上年增10.9%。
筑巢引凤,工商资本投资力度加大
2012年,绍兴人以独有的眼光和魄力,引进了由知名房企绿城集团和省农科院合作开发的绿城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当年10月,项目正式落户嵊州市甘霖镇。
据省农科院院长陈剑平介绍,现代农业综合体是现代农业园区化发展的高级形态和升级版。它以“农业生产+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的形式,成为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的具有综合性功能的新平台。“这个规划面积1.3万亩、计划投资20亿元的巨无霸现代农业综合体项目的引进,迅速提升了嵊州农业的发展层次。”嵊州市农业局副局长叶少卿说。
绿城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综合管理部经理袁霄告诉记者:“一期2200亩核心基地将通过3年时间建成,目前已投资1.85亿元。”
如今,引入先进生产理念、最新科技成果、全程质量监管的570亩示范园已雏形初现。走进示范园,一个个智能温室和大棚里,穴盘苗、水培菜、基质瓜在全生态无污染的环境中生长着。通过绿城的宅配系统,这些产品的优质优价得以尽情体现。
在绍兴,类似“绿城”这样的工商资本大手笔投资现代农业的还有很多。更可喜的是,他们以战略眼光全力打造现代农业的全产业链。
(下转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