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曹丽娟
本报讯 记者从省供销社获悉,该社把加快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作为深化供销社改革发展的举措和服务“三农”的抓手,多途径探索网上“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
建设网上特色馆,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大平台。今年5月6日,由省供销社牵头建设的上虞、龙游、德清、新昌、诸暨、长兴、永嘉、开化、遂昌、义乌等10家县级馆,作为全国首批县级馆在1号店“特产中国”频道上线开馆。这是我省开展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网上“供销百馆万店”工程自去年开始建设,目的是在“淘宝网·特色中国”频道、1号店“特产中国”频道等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一批地方馆,集中推介我省原生态农产品、美食及旅游等特色商品。一些地方馆上线时间虽不长,但已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如淘宝网德清县农产品特色馆,目前线上入驻商家已有131家,入驻商品127类,单品2000个,联接专业合作社26家,农业龙头企业20家,实现线上销售额4200万元。近日,淘宝网“德清馆”还推出了线下体验超市。该体验超市主营新鲜蔬果、本地农特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等,部分商品附带二维码,通过“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实现农特产品线上挑选、线下验货,线上购买、物流到家的便捷服务。开业前三天,体验店累计访客数就有1万余人次,实现营业额1.7万余元。至今,省供销社已在淘宝网、京东及1号店建设各类地方特色馆13家,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6604万元。
不仅如此,省供销社还将继续推动“淘宝网·特色中国”地方馆建设,加快淘宝网宁波、衢州、金华等市级馆的建设进度,重点抓好淘宝网浙江省馆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开馆。同时,将加强与1号店“特产中国”频道的战略合作,争取年内再建一批县级馆。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在我省建设一批省、市、县馆,打造浙江农产品网上大市场。
发挥院校优势,开展电商人才培训服务。省供销社拥有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和浙江农业商贸学院两所高职院校,其中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浙江农民大学分校,具体负责农产品营销培训服务。2003年开始,省供销社利用所属高职院校资源,开展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培训。2010年起,在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中增加电子商务课程,至今已为我省培训了5500余名掌握电商技能的农产品经纪人,其中2010-2011年在遂昌培训的258名农产品经纪人中,不少人已成为遂昌电商发展的带头人。
发挥农资主导优势,开展智慧农资服务。我省供销社农资网点和销售额分别占全省的73%和78%,处于主导地位。为更好地服务现代农业发展,省供销社于去年下半年着手筹建“智慧农资”服务平台。该平台由在线庄稼医院、在线农技培训、市场信息发布、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在线示范推广、优质农资商品在线展示和销售、物流配送、农资商品质量追溯等七个子平台构成,具有在线服务、在线交易、线下配送、质量溯源等功能,待建成后,可与供销社实体农资供应服务网络相互配合,实现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智慧农资”服务平台计划在5年内建设完成,目前完成了前3个子平台框架的搭建,开发出了手机终端应用程序“益农宝”,老百姓只要在手机上安装“益农宝”软件,就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咨询等在线服务。
创新电商模式,探索众筹式网上营销。今年3月,省供销社下属的浙江兴合电子商务公司在安徽绩溪创新开展了网络“聚土地”活动,以土地经营权营销为载体,回馈优质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消费品,在淘宝网上销售,实现了土地经营权流转、农产品销售、资金筹集三合一的众筹式网上营销。这项活动推出后,立即引起全国网民的关注,短短5天,有超过3500位网民下单,流传土地近400亩,给当地农民直接增收200万多元。据悉,省供销社将在省内开展升级版的“聚土地”活动,继续探索完善有关机制,既推动土地流转集约化经营,又促进农产品网上销售,为农民增收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