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乡村

乐清南阁村

岁月从古老的“牌楼群”里穿过

  •   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坐落雁荡山北麓,地处两凤凰山间,群山环抱,九曲小溪傍村而过,风光旖旎,环境幽雅,民风淳朴。这是一个以文物古迹著称的村落,有国家级文保单位南阁牌楼群和明代著名诤臣章纶的故里。
      南阁村一条直街上,有一个雄伟古朴的牌楼,上书“世进士”三个大字,从街口往里走,接下来的大红匾额分别是“恩光”、“方伯”、“尚书”和“会魁”。这五座牌楼群呈一字排列,构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既表现出了明代的建筑风格,又象征着章纶及其子孙的杰出业绩:从明正统四年至嘉靖二十三年,百年间,章氏一门先后出过三位进士和一位举人。
      这五座牌楼每座结构均为三山顶六柱单间式,脊饰龙吻,两根立柱为圆角方形石柱,四根边柱为圆形木柱,左右柱子基柱用条石叠成,高约半米。柱梁之间的斗拱美轮美奂,具有鲜明的明代风格和南方特色。五座牌楼中,“会魁”建于1439年,这一年章纶中进士;“尚书”为章纶建于1488年;“方伯”为章玄应建于1485年;“恩光”为章玄梅建于1506年;“世进士”为章朝凤建于1544年。1986年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到南阁考察后说,在一个山村里,保存着这种朴质的牌楼,这在全国来说也是少见的。
      根据当地《章氏宗谱》记载,南阁牌楼群原来有九座,可惜其中的四座牌楼或毁于火灾或毁于水患,如今只剩下五座了。几百年风风雨雨的吹打,这五座牌楼能保存下来,当地村民可谓功不可没。家住南阁牌楼群旁的一位章姓村民向我们讲起一段牌楼“变脸”的故事:“文革”时,为了避免红卫兵把“破四旧”的火把烧到“世进士”、“恩光”、“方伯”、“尚书”、“会魁”这五座牌楼上,当时村里文保员章选治急中生智,特地让人用桐油灰将牌楼的匾额抹了一遍,盖住了原来的字迹,然后请当地写得一手好字的老先生,在五块匾额上重新写上几条红色标语,像“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等等。一下子,牌楼从姓“封”改成了姓“社”,这才渡过了一场文化浩劫。
      明代是南阁历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出现了以章纶为代表的典型人物。村中至今留存不少明代文化遗产,包括章纶故居、尚书第、牌楼群、笃思堂、藏书楼、章纶墓等。章纶故居坐南朝北,原为三进合院式木构建筑,现存门厅、正屋及西厢楼。门厅上悬“尚书第”金字红匾,正屋原为五间楼房,历经五百多年的风吹雨打,如今,虽外貌未改,但步入其间,只见颓垣残壁,一块块散落在地的青砖爬满青苔,给人以沧桑之感。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