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郭峥楠
人物简介:
方坚勇,现任临安市农业局党委委员、畜牧兽医局局长。自1982年开始从事畜牧业工作,他把自己全部的智慧和汗水、青春和热情都倾注在基层畜牧兽医事业上,曾多次荣获省、市畜牧兽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方坚勇(右)在动物无害化处理厂介绍相关工艺技术。
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
当记者抵达临安市畜牧兽医局时,方坚勇正巧有事外出。“方局长吃完午饭,又赶到太阳镇动物无害化处理厂了。那边的机器设备出了点问题,他去帮忙处理,最近他总是往那边跑。”记者从副局长吴丽娟口中得知,这段时间让方坚勇操心的是该市一处新建的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厂。临安市的养殖业规模大,每年死亡生猪五六万头,其他死亡牛羊兔禽等动物约210吨。针对这一现状,本着保护生态环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临安市政府出资建造了这一动物无害化处理厂。该厂采用高温生物降解综合处理的新技术,将动物尸体转化为有机肥原料或工业油脂等工业性原料,与传统的处理技术相比,具有无污水排放、除臭、资源循环利用、全自动控制等优点,有效地防止了病原微生物扩散,保护了生态环境和肉食品安全。“方局长对这项工程很劳心,即使在周末也会自己开车四五十分钟去厂子里察看。”在吴丽娟的眼中,方坚勇是个认真仔细、凡事都要亲力亲为的人。“对于新的设备和工艺,他都会自己花时间去学习和钻研,常常与厂家或技术人员交流沟通,包括产房的布置这些事都不放过。”
除了工作上的事无巨细,事必亲躬,方坚勇对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敏锐的目光。2007年前后,临安畜牧业陷入困境,他意识到肉猪发展的局限性,便着力开展畜牧业结构调整。他与同事一起几乎走遍临安的丘陵山坳、养殖场(户),深入调研、科学谋划,最终将重点转移到发展肉羊、肉兔等草食动物。在他与同事们的探索创新和不懈努力下,临安市政府出台了《草食动物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年投入不少于400万元的财政资金扶持草食动物产业发展。近两年随着我省“五水共治”工作的深入,一系列污染整治、提升改造的举措也在逐步展开,在畜禽养殖区域科学划定出了禁养区、限养区和宜养区,规范建设和治理养殖场,实现达标排放、污染治理,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
畜牧业健康发展的“守护者”
动物疫病若不能有效防控,往往会给畜牧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对此,方坚勇深知,没有一支稳定的基层兽医队伍,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根本无从谈起。
面对基层防疫人员年龄老化、待遇偏低、队伍不稳等困难,方坚勇不断改革和创新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按照“组织队伍职业化、设施设备专业化、措施落实高效化、防疫管理规范化”的原则,建立了从市县、乡镇再到基层动物疫病诊疗所的三级管理体制;在临安市动物卫生监督分所的领导下,各乡镇设有多名畜牧兽医专管员,负责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在政府的资助下,街道动物疫病诊疗所按时为养殖场提供打疫苗等服务。正因为有了这些完善的防控管理机制,临安市从未发生过一起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作为一名畜牧战线的老兵,方坚勇心里牵挂的是那些在一线工作的老兽医。为了使基层畜牧兽医员的晚年生活得到基本保障,他多次向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呼吁,争取让畜牧兽医人员“老有所依”的政策早日出台。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临安市政府相继出台文件,对127位畜牧兽医人员落实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安置补助和低保政策,彻底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养殖户的“贴心人”
方坚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我做的都是些小事情,是我应该做的。”30多年来,方坚勇一直兢兢业业地为基层群众办实事。无论寒冷的冰冻雨雪天,还是酷夏的台风暴雨季节,每次生猪出现销售难,或周边疫情不稳定,第一个到养殖户身边的必定是他,了解第一手资料,果断采取措施,科学地应对。“我们地处山区,老百姓生活主要靠畜牧业,而他们知识匮乏,因此普及科技文化是第一位的,要在技术上给予他们信心。山区农民经济困难,促进农民增收也是刻不容缓的。”方坚勇如是说。
作为临安畜牧业的领头人,他推行了科技人员联系乡镇等制度并获好评;开设了“农民信箱每日一助”、临安农业信息网等多形式的信息服平台,把新技术、新品种、新理念快捷有效地送到农民手中,指导和帮助养殖户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他顾不得休息,频繁地穿梭于各个养殖场,对养殖户在技术、加工、储存、饲料等方面上给予指导,帮助他们走上增收致富之路……这一切,无一不体现出他情系“三农”,为农服务的情愫,因此,他被广大畜禽养殖户亲切地称为“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