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香菇生产已进入越夏培菌管理阶段,气温的持续升高,将给香菇菌棒的发菌带来影响。在高温、高湿气候条件下,易导致菇蚊、杂菌、闷堆、烂棒等香菇病虫害发生。因此,香菇越夏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产量和效益,广大菇农应密切关注气象预报,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减少烧菌烂棒情况发生。
1.室内越夏。采取室内越夏的,应将原来排放在楼上或通风不畅、温度较高房间的菌棒,转移到楼下、泥房和通风良好的房间内,增加培养房间四周的遮荫设施,如草帘、凉棚等,近中午时可关闭门窗,傍晚再打开通风换气散热。
2.菇棚越夏。室外菇棚越夏的,要加厚棚顶及四周的遮荫物,去除棚顶上覆盖的塑料薄膜。有的菇农认为塑料薄膜可挡雨水,实际上很不利于通风散热降温,容易造成棚内闷热而烧菌。
3.做好散堆。尽量少动菌棒,散堆和移堆最好在晚间进行,尽量注意轻拿轻放。菌棒堆成中空的“三角型”或“五角型”,层高40-50厘米左右,即3-5层,堆和堆之间要留有走道,即通风道,以利于通气散热。
4.刺孔通气。含水量高的菌棒越夏时易烂棒,要在高温来临之前加大刺孔量,以降低含水量提高安全系数。刺孔通气应选择在天气凉爽时进行,并且在同一房间内分批进行。刺孔后的2-3天内,应加强通风散热,防止菌棒因高温而闷菌死亡。高温期间,不应对菌棒采取割袋、刺孔通气等措施,防止空气进入菌棒内部,增强菌丝呼吸作用而提高堆温。
5.烂棒处理。对于前期小面积的烂棒,可通过挖除腐烂菌块,再涂以生石灰溶液或浓度稍高的杀菌剂的方法来处理,防止和控制病菌的进一步扩展危害。对于已全面闷菌烧菌的菌筒,要趁早破袋翻晒再利用,以减少损失。千万别等菌棒发软变黑发臭再来处理,或者随意丢弃污染环境。只要木屑呈颗粒状都能再利用,加新料再返工种香菇或生产大球盖菇或平菇等,只要有菌种,低海拔地区在9月底前还可再制香菇菌棒,但品种宜选择短菌龄品种。利用旧料时,要用生石灰水调整pH值,并且要加长灭菌时间。最好是增加新料,有利于发菌。
6.安全生产。炎热夏季,要高度重视菇棚的安全巡查工作,做好防火、防台、防洪等措施的落实,避免生产事故的发生。
夏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