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记者从6月25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等6部委5月30日联合下发了浙江省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方案。这标志着湖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地级市,也是我省目前唯一一个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湖州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地级市,与那里良好的生态基础密不可分。湖州在全国率先实现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和城乡垃圾收集处理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建设,80%的乡镇创建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6年位居浙江省前列。
据介绍,示范区的战略定位是,努力打造绿色发展先导区、生态宜居模范区、合作交流先行区、制度创新实验区。根据方案,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指标有45项,这些指标包括经济发展质量、资源能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与文化等四大类。目标将分两步:第一步是力争到2015年,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节能减排任务有效落实、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改善,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第二步是力争到2020年,符合主体功能区的开发格局基本形成,绿色产业体系初步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全社会生态文明理念明显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全国领先。
由于是先行先试,湖州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突破创新点受到诸多关注。方案特别提出,示范区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考核评价、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领导干部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编制自然资源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确权登记、资源产出率统计、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推行市场化机制、环境信息公开等方面先行先试,并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的“湖州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