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我省召开旱粮生产现场会

力挖旱粮潜能 确保粮食安全

  □本报记者 姚力丹
  本报讯 6月26日,全省旱粮生产暨气象现代化建设现场会在磐安县召开。副省长黄旭明、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出席会议并讲话。
  自去年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后,我省旱粮生产成效显著。今年,全省春玉米、春大豆、春番薯等春播旱粮面积预计达304.1万亩,比上年增加16.2万亩,增长5.6%;目前,全省已启动建设旱粮生产示范基地550个;同时,探索出一批粮经结合的高产高效模式,旱粮产业链初见雏形。
  黄旭明指出,发展旱粮生产是保障我省粮食安全的战略选择,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选择,是城乡居民消费的健康选择。各地要统一思想,切实提高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发展旱粮产业。要坚持不与水稻争地的原则,科学布局,扩大播种面积,重点发展适销对路、市场潜力大、效益明显的优质高产高效品种;要坚持旱涝保收的标准,加快推进生产基地建设,加大对生产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改善旱粮生产条件,增强旱粮综合生产能力;要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科技水平,加大力度选育和推广新品种,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和高效栽培模式,推进旱粮生产机械化;要坚持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注重产业链建设,确保增产增效,大力推进旱粮产业链建设,加强营销服务;要坚持同粮同力度的要求,让旱粮享受和水稻同等的扶持力度,加大政策支持和工作推进力度,努力提升旱粮产业,引导农民多种旱粮、种好旱粮。
  史济锡对秋粮生产作了具体部署。他强调,当前我省已进入秋粮生产的最重要时期,各地要全力以赴抓好下半年粮食生产。要以旱粮为突破口,千方百计扩大秋粮播种面积,确保秋粮面积增加;要以旱粮生产基地建设为重点,切实抓好各项扶持政策的落实;要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和保护,及时发现和制止非粮化倾向,确保粮食生产功能区必须种植一季以上粮食作物;要抓紧部署“三夏”工作,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抓好早稻后期田间管理工作,确保早稻适时收、连晚及早插、单晚及时管;要切实抓好防灾减灾工作,准确掌握重大病虫发生动态,力争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扑灭,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会商,认真监测预警,分析灾情发展趋势,及早制定应对预案,提前落实应对措施;要及早谋划冬种生产,各地应及早了解掌握今年冬种生产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提前研究谋划冬种生产指导性意见,尽早出台实施符合当地实际的冬种政策,努力发挥政策最大效应。
  记者还从会上了解到,入梅以来我省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大。省气象部门预测,未来5天梅雨带仍然在我省维持,为此,农业生产要注意做好清沟理渠,减轻农田积涝对作物带来的不利影响。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