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鱼藕共生”收益更好水更清

  □本报记者 俞圣威/文 叶敏/摄
  水上荷叶连天碧,水下鱼儿游得欢——6月5日,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良浩带领社员抽干了一口10亩塘,捕获黑鱼8500公斤,鲫鱼和包头鱼共1500公斤,收入近20万元。他告诉记者,合作社拿出400亩塘采用“鱼藕共生”立体种养,莲藕和鱼共生形成增产增收“黄金搭档”:平均每亩可收藕750公斤,鱼1000公斤,亩产值2.5万元,亩效益最高可达1万元。“鱼藕共生”的妙处何在?马良浩认为,最直接的好处是,鱼的品质更好,比鱼塘里养殖的口感更好,吃起来更放心。
  崇贤街道农办工作人员孙勋焘告诉记者,所谓“鱼藕共生”,就是将池塘养鱼与莲藕种植相结合,采用土里种藕、水中养鱼的立体种养方式,鱼在水中觅食,既能净化水体,又可使莲藕免受病虫害,同时鱼的排泄物为莲藕生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
  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在余杭、德清、南浔等地有6000亩菜藕种植基地,生产的莲藕占了杭州市场80%的供应量。然而,作为理事长的马良浩也曾遇到过尴尬:在莲藕生长过程中,尤其是藕生长初期,塘里的杂草、浮萍生长较快,影响莲藕生长,藕塘中一些生物还会破坏莲藕的根茎。“这是莲藕种植中经常碰到的问题,有时为节省劳动力,不得不使用除草剂除草,不仅成本提高,还污染水质,影响莲藕的品质。”
  2006年,马良浩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购回了50尾鱼苗,投放藕塘中。“一年下来,问题解决了,还为我带来了额外收益。”2007年上半年开始,尝到甜头的马良浩正式搞起了“鱼藕共生”,鱼苗越放越多。“经过两三个月的观察,我发现藕塘的杂草越来越少,浮萍也被草鱼、鲫鱼吃完了,水质变得清澈,莲藕和鱼都长势良好。”马良浩说,“现在根据藕塘情况,平均每亩放1500尾鱼苗。”“对莲藕不利的东西,恰恰是鱼类生长所需的营养。”孙勋焘说,藕塘中有许多底栖生物、水生昆虫、浮游生物、杂草等,可为鱼类提供饵料,而鱼类的粪便和残饵可为莲藕提供肥料,使藕塘可少施化肥,不施农药,减少药残污染。同时,鱼类活动还可松动土壤,为莲藕生长提供良好的土质条件,这种模式能够使藕塘水体具备自我修复的能力,成为一个功能健全的小生态体系,让鱼和藕成为无公害产品。
  马良浩算过一笔账,“鱼藕共生”不仅能解决杂草、水质污染问题,还能省下人工费、化肥成本每亩近700元。据悉,他已于日前带领合作社社员先后来到余杭区运河街道陈华金等3家黑鱼养殖户的养殖池塘里种植莲藕,这预示着,“藕鱼共生”种养模式将为更多养殖户增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