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消费

消费提示

儿童食品“噱头”大过“内涵”

  日前,在杭州乐购建国路超市里,许女士在琳琅满目的酱油货架前犯了难。“一款160毫升的儿童酱油标价32.6元,但同品牌的一款500毫升的普通酱油却只要34.3元。”考虑到家里有一个6岁大的女儿,许女士最后还是选择了价格昂贵的儿童专用酱油。“我也不知道儿童酱油到底有什么不同,只能是花钱买放心了。”许女士说。
  目前,超市里标有“儿童专用”、“专为儿童设计”、“促进儿童成长发育”等字样的食品越来越多,涵盖了面条、榨菜、牛奶、果汁、蜂蜜、饼干等。这些儿童食品是否具有区别于普通食品的地方,家长们大多不清楚。
  邢女士的儿子今年9岁,一直在吃一款儿童蜂蜜,一瓶330克需要45.6元。但超市里同品牌500克装的蜂蜜却只需要33元。邢女士说:“我想小孩子的体质和我们的不一样,所以在选食品上面会尽量选一些有标明儿童专用的,觉得更放心一些。”但儿童食品和普通食品价格上悬殊,是否真的能物有所值,邢女士心里也没底。“我也不清楚儿童食品和普通食品究竟有什么不同,但不管怎么样,总归比普通食品要安全一些吧。”
  在邢女士QQ里有一个妈妈交流群,不时会有妈妈们推荐一些儿童专用食品。“昨天,我儿子同学的妈妈就推荐了一款儿童蔬果汁,味道不错,比碳酸饮料、果汁饮料要健康一些。”
  笔者在超市里发现了邢女士所说的这款果汁,在包装上印有“果蔬汁含量:100%”,与同品牌的普通果汁相比,在营养成分表中,脂肪含量、能量、碳水化合物含量、钠含量等几乎一致。
  笔者对比了其他种类儿童食品和普通食品的营养成分,结果发现,大多数儿童食品并无特别之处,与同类普通产品差距不大,但价格普遍要高于普通食品。其中,一款儿童酸奶的营养成分与同类普通产品完全一致,但每盒价格相差1元以上。
  据了解,对于3岁以上的儿童,我国目前并没有专门的食品安全标准,也没有对“儿童食品”的明确定义。食品厂商在生产儿童食品时,执行的也多为成人标准。业内人士透露,因为没有统一标准,所以“儿童专用”更多是一种噱头。
张蝶兰 马美子
延伸阅读:
给儿童选购食品学会看营养标签
  挑选儿童食品时,标签上林林总总的说明、营养成分和添加剂,往往让家长很困惑。到底哪些食品能给孩子吃,哪些成分不应该出现在儿童食品里呢?
  建议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儿童食品时,对食品标签“五看”:一看食品类别;二看产品配料表;三看营养素含量;四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五看认证标志,如有机食品标志、绿色食品标志、无公害食品标志等。
  对于含有食品防腐剂的儿童食品,也要慎重购买。食品防腐剂是为了保证食品在运输、储存时的新鲜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化学合成物质。如果产品中的防腐剂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就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一些防腐剂如苯甲酸、山梨酸钾和亚硝酸盐等,儿童长期食用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健康。
  甜味剂主要分为甜蜜素和安赛蜜,不适合儿童过量摄入。
  高盐饮食对儿童不好,会增加宝宝肾脏的负担,并对宝宝的心血管系统造成潜在的不良影响。
  人工合成色素过量食用后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目前列入我国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的人工色素包括胭脂红、苋菜红、日落黄、柠檬黄、新红、靛蓝、亮蓝、二氧化钛等。最好选用带天然色素的食品,常用的天然着色剂有辣椒红、甜菜红、红曲红、胭脂虫红、高粱红、姜黄、栀子黄、胡萝卜素、藻蓝素、可可色素、焦糖色素等。
  香精主要用来增加香味,容易使孩子对浓烈的味感形成依赖,长时间过量摄入容易导致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影响发育。
  另外,在给儿童选购食品时要少选膨化食品。膨化食品富含糖、盐、味精及香味素,而蛋白质纤维素、矿物质含量却极低。孩子吃了不但无营养作用,经常食用还可能引起肥胖和高血压,因此少选为佳。 成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