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法制

打工者酒后意外丧生调解员周旋解决纠纷

  •   近日,淳安一油菜花田里,在工地管理工程的余小明一身酒气地倒毙在田边水沟。事后,死者家属向包工头讨要说法。最终,涉事双方在调解员的协调下,达成一致意见,包工头郑军支付给余小明家属20万元作为补偿。
    酒后离席 他栽倒在水沟里
      今年40岁的余小明,一直在好兄弟郑军的工地上管理工程。
      事发当天,天上下着暴雨,工地没法开工,工人们都休息了。放心不下的余小明坚持要去工地上看看。中午时分,几名工友约他吃饭。酒过三巡,余小明接到包工头郑军的电话后便离席了。
      傍晚时分,一村民发现一名穿着绿色雨衣的男子倒在油菜田旁的水沟里,不远处还横着一辆没了后视镜的电瓶车。该村民随即报警。
      当救护车赶到现场时,男子已停止心跳。经过法医鉴定,死者属窒息死亡。这名死者正是余小明。
      由于事发地点并不是余小明回家的路,家人猜测,他应该是在饭后给包工头郑军办事去了。于是他们去移动公司拉了通话记录,发现最后的两通电话都是郑军打的。余小明的妻子吴芳于是认定,余小明的死跟郑军脱不了干系。
      于是,悲愤交加的吴芳和一家老小、亲朋好友20来号人火急火燎地赶到郑军家讨要说法,要求赔偿。
    两通电话 包工头卷入是非
      人命关天,当事双方向淳安县司法局汾口司法所长汪向华寻求帮助。
      吴芳说,丈夫余小明一连好几天都在工地上加班,出事前一天也是忙到晚上10点多才回家。第二天下暴雨,她丈夫放心不下,一大早就去工地了。“本来吃饭时喝了酒,他肯定是要骑车回家休息的。但他出事的地方,不是回家的路,肯定是郑军让他去办事。路上雨大,他人又疲劳才摔倒的,罪魁祸首就是郑军。”
      郑军一直说,他并没有叫余小明去做事。直到吴芳拿出了通话详单,他才恍然大悟,连忙解释道:“我是打电话让他去看看震荡机坏了能不能修好。他回电话说要买台新的,不过电动车没办法携带,得找人搬运。当天工地没有开工,这事也没有那么急……”
      虽然对余小明的死,郑军也一再表示抱歉,但他认为,事情发生在休息天,而且余小明又是喝了酒的,所以他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对此,吴芳不同意。“我老公跟着你做事已经快10年了,从来都是劳心劳力到处忙。你做工程需要资金周转的时候,他还问自己的亲戚借钱来给你。现在他出了事,你怎么可以撒手不管?”
    峰回路转 调解打破僵局
      郑军承认,这么多年来,都是靠余小明帮忙打理工地上的事。“这些我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这场意外,我也很心痛,但我还是觉得,这事责任不在我。现在我手头资金也不宽裕,出于人道主义可以补偿2万元钱。”
      家属听到郑军的答复后,立马激动起来,破口大骂他无情无义。
      吴芳说:“余小明生前的工资就有8000元一个月,到现在还有3个月的工资没有拿到,之前借给郑军的3万元也一直没还。2万元打发叫花子啊?起码要出30万元!”
      汪向华为了平息双方的情绪,又给他们做了一番分析。“你们把这笔账都算在包工头郑军身上,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你们想想,如果调解不成功,走诉讼途径,你们能不能拿出让法庭信服的实质性证据?”
      在郑军面前,汪向华又开导说:“这件事处理不好,肯定影响你包工头的声誉。再说了,原本的好兄弟,如果变成仇家也很不值当。”郑军稍稍开始动摇,同意补偿8万元,家属坚持补偿25万元,双方仍存在较大分歧。看到郑军一脸为难,调解员想到了同样在做工程的郑敏,他是郑军的堂弟,他的劝说或许能起作用。
      果不其然,郑敏赶到调解现场后,表示对余小明的死很是震惊。他当着大家的面表态说:“原本我们3个人关系很好的,现在余小明出事了,他一家老小没有了经济支柱以后日子很艰难了,我也很想帮帮他们。我堂哥因为工程款周转不过来,现在确实拿不出那么多钱。还差多少?我愿意资助!”
      于是,在调解员的协调下,双方终于达成一致意见:郑军支付给余小明家属20万元作为补偿,同时将3万元借款归还,并结清24000元工资。(除调解员外,文中当事人均为化名) 陈岚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