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践行气象为民公开承诺

——浙江气象部门“为民服务十件实事”纪实

  “年内为1000个农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提供为农服务‘联系卡’,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这是2014年浙江“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
  自2008年起,浙江气象部门连续七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并落实“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将气象工作与为民服务办实事相结合,以“十件实事”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
开门办气象 为民做实事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定要结合气象实际,作为一个公共服务部门,要注重查找在气象公共服务中的需求和问题;气象部门又是一个社会管理部门,要注重查找在气象社会管理中的需求和问题。”在浙江省气象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上,党组书记、局长黎健结合浙江气象工作实际,针对“践行气象为民”如是说。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气象为民办实事工作得到进一步深化。省气象局将“十件实事”与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相结合,“开门搞活动、出门听意见”,以教育实践活动促落实,以办实事的效果检验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
  浙江气象部门从了解群众的需求抓起,向询问农业大户、气象防灾减灾单位、防雷重点用户等需求,征求社会对气象公共服务的意见;通过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形式,向部门联络员、气象协理员、信息员、重点单位安全员等基层气象防灾减灾“四员”队伍“开门纳谏”,听取对气象社会管理的需求。仅在2013年,全省就召开各类座谈会近300次,征集意见2000多条。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省气象局每年都凝练出“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并通过省政府新闻办发布。
  省气象局先后出台农村气象工作管理办法、加强城乡气象“两个体系”建设等指导意见,实施了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工程、气象防灾减灾“百村示范、千村达标”三年行动计划等,建立了气象行政审批提速增效、免费气象灾害证明网上便捷服务等机制……
服务提能力 百姓得实惠
  安吉县连续3年被列为气象服务专项试点县。在地处山中的山川乡高家堂村便民服务站,村民通过“美丽乡村气象信息服务机”的触摸屏,可以了解天气实况、气象为农服务等信息。县气象局局长蔡云泉介绍,在农村气象灾害敏感区、山洪地质灾害易发点等地,气象自动站布设更加密集。
  作为2013年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一,省气象部门应用气象科研成果,加强精细化、网格化预报产品开发,全省各市、县每3小时及时发布3公里气象要素定量预报。1007个防灾减灾标准乡镇(街道)、461个示范村(社区)、1616家重点单位通过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7925家防雷安全重点单位通过安全检查排查,浙江密织气象防灾减灾网,进一步缩小了灾害防御的“盲区”。
  全省气象灾害监测、气象灾害预警、气象信息传播接收、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四个全覆盖”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建设同步推进,努力实现气象灾害“测得到、报得准、传得出、收得到、用得上”。在2014年,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中更进一步提出“测得全、报得准、传得出、收得到、用得好”。
  “现在取气象证明很方便,网上预约,短信提醒,领证明可以自己选气象窗口……”杭州的王先生通过“全省网上便捷式保险理赔气象证明服务系统”填写了申请表,很顺利就拿到了需要的材料。浙江气象部门把努力打造“审批事项少、速度快、服务好”的部门作为2013年“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之首,主动融入地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下放各类审批事项,建立“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引入两家以上异地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委托电信“114”开展防雷服务回访制度,公众对防雷服务的满意率达到98.2%。
建长效机制 促全面履职
  践行气象为民,必须强化公共气象服务和社会管理职能,而“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为浙江气象部门从专业性部门向社会管理部门转变,强化全面履职,提供了一个有力抓手。
  服务民生要拿出久久为功的韧劲。浙江省气象部门既集中力量解决当下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服务需求,又着眼打基础、利长远,从根本上持续提升气象为民生服务的整体水平。自2008年以来,7年里,常态化为民服务机制逐渐建立,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气象需求,每年都有新举措,每次都有新发展。每件实事的具体任务得以细化分解,以文件形式明确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并对实事的办理情况进行督查核实,力争为民服务“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气象为民服务办实事深得民心,年年有创新,年年干实事,年年见成效”。今年3月,浙江气象为民服务十件实事得到省委副书记王辉忠的批示肯定,同时也受到中国气象局和社会公众的一致好评。“服务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起点。今后,浙江气象部门将进一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继续扎实办好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从气象事业的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实惠。”浙江省气象局局长黎健说。
汪玲玲 张玮鸥 苗艳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