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浙江气象

梅雨季节快来了

今年我省入梅较常年或偏晚

  □本报记者 葛勇进
  今天开始,一年一度的高考大幕拉开,而老天爷倒是很贴心,既没雨水的滋扰,也无高温的炙烤,气温舒适宜人,非常值得点赞。据省气象台预报,在高空西北气流的控制下,高考期间(6月7-9日),我省北部地区以多云为主,南部地区7日有分散性阵雨,8-9日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9日下午到夜里起雨渐止转阴到多云;气温总体不高,早晨最低气温各地一般为21℃-23℃,白天最高气温北部一般为31℃-33℃、南部为28℃-31℃,中午时分有点小热。对参加高考的学生来说,这样的好天气十分有利于考生调整心情,该放松的放松,该复习的复习,吃好睡好精神好,轻松自信迎高考。
今年入梅较常年或偏晚
  相对于前段时间变幻莫测的天气来说,这样的好天气实在很值得珍惜。因为按照常年的天气规律,接下来的日子,离一年当中最阴晴不定、闷热潮湿的黄梅天不远了。
  昨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芒种”,这是夏季的第三个节气。芒种是一个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它实实在在反映的是田间地头的景象。芒种时候,不但大麦、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抢收十分急迫,而且也是晚稻等农作物播种最忙的季节。所以,芒种又称“忙种”,忙着种。
  过了芒种,江南一带雨水渐多,高温、闷热、潮湿的梅雨季也快要到了。根据气象上的统计,浙江气候平均(1981-2010年)入梅日是6月10日,出梅日7月10日。由此算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梅雨季已近在眼前了。
  历史统计数据显示,1951年以来,我省入梅最早日是5月25日,分别出现在1984年、1995年和2005年;入梅最迟的是1959年6月27日。出梅最早的是2006年6月15日,出梅最迟的是1998年8月3日。据省气象台监测,今年影响梅雨季的南海夏季风尚未全面爆发,较常年南海夏季风爆发(5月5日)偏晚,目前各监测指标正处于爆发的临界状态。
  省气候中心预计,浙江今年入梅将在6月中旬中后期,较常年偏迟;出梅将在7月上旬,接近常年略偏早。
6月15日起我省进入主汛期
  “梅雨”是指初夏时节从江淮流域到韩国、日本一带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期间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频繁出现,由于降水连绵不断,多雨、闷热易生霉,谓之“霉雨”,此时正值江南梅子成熟季节,故又称为“梅雨”。梅雨主要分布在江淮流域,西自湖北宜昌,南端以南岭以北为界,北抵淮河沿线一带,涉及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等6省1市。
  浙江省梅雨季节阴雨连绵,大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多发,洪涝灾害频频发生。常年6、7月暴雨日数占全年的一半左右,洪涝面积大、造成明显灾害的涝年大约3年一遇,如1995年、1997年、1999年等均发生了大范围的梅雨洪水,是洪涝灾害主要成因之一。同时,如梅雨季节雨量偏少或出梅显著偏早,则进入盛夏后,极易出现伏旱现象,如1961年、1967年、1990年、2003年、2013年等特大旱灾年梅雨量均明显偏少,而1988年、1994年等特大旱灾年出梅明显偏早。因此,梅雨季节的气候对农业生产、防汛抗旱、城市防洪以及地质灾害防御等的决策具有十分关键的影响。
  按照中国气象局《梅雨监测业务规定》,我省依据中北部49个气象监测站的降水条件,以及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日平均温度、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等辅助条件来确定梅雨。浙江常年梅雨期长30天,平均梅雨量301毫米。梅雨量最多的是1954年623.5毫米,最少的是1978年84.3毫米;梅雨期最长的是1954年,达57天,最短的是2003年为6天。此外,我省历史上还出现6个空梅年,即在气候梅雨时段内没有出现连续的较明显降水,分别为1958年、1965年、1971年、1981年、2004年和2005年。
  据省气象台预测,今年我省梅雨量250-300毫米,较常年略偏少。虽然梅雨量可能会偏少,但防汛这根弦还是不能松。从6月15日起,我省将全面进入主汛期,省防指等有关部门和各地已全面部署今年防汛防台和气象工作,未雨绸缪做好应对举措,随时应对强降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可能到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