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居民家庭储备何种物资以预防灾害将有官方意见指导。近日,北京市民政局首次发布家庭应急物资储备清单,手摇充电电筒、救生哨、毛巾、呼吸面罩等成为必备逃生物资。相关负责人表示,居民如何采购等相关标准将于今年10月出台,北京市的物资储备目前可紧急救援20万人。
据介绍,灾害特别是重大灾害往往会导致道路中断、交通不畅、通信受阻等情况,救援物资和资源很难在第一时间到达灾区。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说,日前,北京市民政局会同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进行了相关调研,“在调研基础上,我们制定出台了北京市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引导每个居民家庭储备一些必要的应急物资,应对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
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副院长武建军介绍,此次调查显示,北京市80%的家庭都有一定的应急救灾储备物资,但并不规范,20%的家庭完全没有储备物资。
据悉,此次公布的家庭应急物资储备建议清单分为基础版和扩充版,基础版包括应急物品、应急工具和应急药具3大类、10项最基本的备灾物资,比如手摇充电电筒、救生哨、呼吸面罩、逃生绳等,这些物品体积小且便于使用和携带。扩充版清单则更全面、更具有针对性,包括6大类、18小类共60种物品,增加了食品、毛巾、牙膏等个人物品,重要文件材料如适量现金、户口本、身份证等。
为何会将这些物品列入清单?武建军说,北京市发生频率较高的几种灾害包括洪涝、内涝、火灾、地震等灾害,所以储备物资主要是针对上述几种灾害而备。
李红兵表示,清单公布一段时间后,民政部门将及时开展“社会响应和参与程度”的评估工作,并于10月出台家庭应急物资储备采购标准。
(摘自《京华时报》 陈荞/文2014年5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