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轮作模式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可减轻连作障碍,实现肥药减量,节本增效,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合理安排茬口,实行蔬菜、大豆等作物及与三园(果、茶、桑)间作套种,草莓套种苦瓜、西甜瓜,虾塘种菜种瓜、鱼塘种水生蔬菜,以及稻田(茭田、藕塘)养鸭(鳖、鱼、泥鳅)等立体种养,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茭白叶、蔬菜残体等资源化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在产业间、区域间的循环,实现“变废为宝”。这些高效模式在具体应用过程中还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突出重点,培育主导品种,选择适应各地消费习惯的特色优势品种,准确定位目标市场。
2.合理安排茬口,注意茬口衔接,既有利于节省劳动力及合理调配,又有利于各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如“草莓/西甜瓜-晚稻”模式具有高产高效优势,但季节较紧,且费劳力,不宜大规模应用。“大棚瓜菜-水稻”轮作既要选择合适生育期的品种(生育期长的水稻占用田块,必然影响后茬瓜菜的及时定植),又要选择晚稻种植方式,如瓜菜后茬晚稻采用直播等轻型栽培比较省力,操作简便,但从高产角度看,以播种育秧移栽方式更好,可利用秧田1个月时间提早播种、扩大品种选择余地、提高晚稻抗倒伏能力和产量水平,但增加了育秧移栽工序。
3.水旱轮作要注意设施内的灌溉及保水能力,既要利于旱生蔬菜、旱粮的排水防涝,又能及时灌水确保水稻正常生长。为节省劳动力,也可采取瓜菜与水稻隔年轮作,同样达到减轻连作障碍的效果。旱生品种间也应合理轮作换茬,以减轻连作障碍,切忌连续套种、连作同种作物,以免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产生连作障碍。
4.根据不同蔬菜的特性,正确选择种类和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注意植株高矮,根系深浅,喜光和耐阴蔬菜搭配,如可在辣椒或茄子或生姜地中套菜豆或丝瓜或鲜食玉米;套种、套养的作物或水产应合理密植或放养,适当推迟播种移栽或提前采收,错开共生期,不与主栽作物争光争肥,有相克作用的则不宜间作套养;采取适当措施进行搭架、打叶、整枝等精细管理,加强肥水运筹,满足高产高效优质需要。
5.稻田(茭田、藕塘)养鸭(鱼、泥鳅)等立体种养应有必要的设施。如搭好防鸟网、挡鳖墙,开好排水沟,做好防鸟叼、防逃、防病虫等措施。茭田养鸭如放鸭过早,则不利于茭白正常活棵分蘖,过迟则鸭子生育期短,产量不高。
6.新型农作制度同样要推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品质与质量安全。应大力推广应用大棚瓜菜多层覆盖保温越冬长季节栽培、“微蓄微灌”与肥水一体化等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引进示范推广耕作、收获、移栽机等适合大棚内作业的实用新型机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提升竞争力。同时做到粮经协调发展,粮菜不争地,不破坏农田,确保粮食生产能力。已建成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内的,应坚持以粮食作物为主,其他经济作物为辅。胡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