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慈溪市横河镇伍梅村,一块平静的水稻田正等待着插种秧苗,然而人们不经意间望向肥沃的泥水,总能看到一些小小的鱼影穿梭其中。承包该稻田的农户陆剑金向田里撒一把饲料,再拿观察网往水田里一捞,只见数十条乌黑光亮的泥鳅挤作一团活蹦乱跳。
水稻田里养泥鳅,通过混合经营提升农业效益,将实现稻“鱼”双丰收。陆剑金今年共承包了50多亩的水稻田,分成18块。4月28日刚刚放养100万条泥鳅苗,其中有4块水田暂时闲置着,准备过段时间分别放养不同品种的泥鳅鱼苗,每块田放养的数量在6万到10万条左右,试试哪个品种的泥鳅苗效益最好。
然而这片混搭着水稻和泥鳅的田地,既源于意外,又几经波折。陆剑金本来想要进行孔雀养殖,然而通过咨询却发现当地不少农户靠稻田养泥鳅取得不错的效益,于是自己也回到家乡尝试。
然而天公不作美,去年陆剑金的水稻田遭遇水灾,本来已经可以收获的泥鳅也被冲走。对这一模式满怀信心的陆剑金没有放弃,今年又重整旗鼓,决定继续尝试。
目前放养的100万条泥鳅苗成本要30多万元,算上另外开销,总的成本要50多万元。那效益如何呢?据测算:一亩水稻田估计能产出2000至2500公斤泥鳅,按照现在1公斤40元的市场价来算,18块水田年底能有140多万元的利润。不过这是要在没有大水、泥鳅不生病、市场价平稳的情况下。
相关链接:稻田养泥鳅是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一种好模式。泥鳅活动疏松了土壤,其饲料残余、粪便会变成水里的营养被水稻吸收,使水稻产量增加;同时,稻田里的腐殖质和虫卵、成虫都是泥鳅的优质饵料,不用农药也能保证水稻健康生长,实现生态循坏。这一模式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提高了农田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增收。
慈秾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