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多了这层“膜”种藕增收益

  最近,位于杭州市余杭区崇贤街道沾桥村的杭州湾里塘莲藕专业合作社基地正忙于铺设一种藕池膜。它是从山东引进的农艺技术,在余杭区属首次使用。
  传统藕池生产肥料流失大、管理不便,且产量低、挖藕费用高,效益不明显。通过覆盖藕池专用膜,能使藕池保水、保肥、保温,采收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种植效益。
  藕池专用膜的使用也较为简单:首先用机械挖去藕池底土20厘米,放置岸上待用。夯实平整藕池底部后,铺设藕池专用膜,后覆土20厘米即可。纵向膜边重叠10—15厘米,用焊接方式处理。每平米成本为12元,可连续使用10年以上。根据前一年的试验结果来看,传统藕池采藕费用每公斤0.8元,每个劳动力一天只能采收200公斤。而铺设藕池膜后,使用一台机械采藕设备,2人操作,每天便可采收2500公斤,每公斤采收成本不超过0.2元,莲藕产量也由原来的每亩1500公斤提高到2500公斤以上,且商品性更好。
  沾桥村的莲藕基地今年年底基本完成300亩藕池的铺设工作。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将以沾桥村基地为示范点,积极推广应用该项农艺技术,加快推进水生蔬菜领域“机器换人”进度。 朱建杰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