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乔治小王子随父母出访新西兰,首度露面的西班牙女保姆玛丽娅·波拉洛令人瞩目。据英国媒体报道,波拉洛毕业于英国著名的保姆学校诺兰学院,精通跆拳道。
诺兰学院创建于1892年,前身是女佣培训学院,目前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家政大学,一直以“爱永不消失”为校训。诺兰学院百余年来成功培养了7000多名世界一流的保姆,成为家政行业最专业的象征。
波拉洛在这所保姆学院,除了攻读社会学、心理学、儿童护理、历史、文学和教育等课程外,还学习了怎样把窗帘布改制成戏服、怎样给婴儿换尿布、怎样煮美味佳肴等家政技巧。
其实,在国外,类似的职业学院并不少,有一流的烹饪学院,一流的木工、汽车维修学院,这些学院在介绍自己时,一点不输于综合性知名大校。比如,已有近70年历史的美国烹饪学院,提供烹饪艺术、烘焙和糕饼艺术方面的学士学位和大专课程,培养了3.7万多名烹饪大师,使学院赢得了“世界一流”的名声。
其实,反观我国的职业学院,有多少有“一流”的名声?又有多少安于自身的办学定位,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办学历史中,一直进行职业教育?对“世界一流的保姆”这样的培养定位,很多人会不屑一顾。要是在国内,1892年就成立的诺兰学院,现在肯定已经升格为综合性院校了。有目共睹的事实是,在过去10年间,国内稍微办得有特色的职业学校,都纷纷申请升格为本科院校,而升格为本科院校之后,又千方百计地想摆脱职业教育的定位,变身为综合性院校。
这与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有关。在既有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一直被视为低于普通教育,即使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也始终没有真正解决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问题。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劳动人事部门,在制订政策时,都有意无意地把职业教育定位为低层次教育,对职业教育毕业生另眼相看。在这种评价体系中,一所学校就是办成职业教育的一流,也只是“鸡头”,远不及普通教育的“凤尾”。
(摘自《中国青年报》 熊丙奇/文 2014年4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