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法制

让反浪费成为社会风尚

  近期,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意见》从杜绝公务活动用餐浪费、推进单位食堂节俭用餐、推行科学文明的餐饮消费模式、减少各环节粮食损失浪费、推进食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健全法律法规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两办高规格发文倡导节约,把整治“舌尖上的浪费”放到了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表明了中央狠刹不良风气的决心。应该看到,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再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得很大。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因此,节约粮食不仅是家家户户精打细算的小事,更是关乎国民生计、国家命运的大事。
  兴家犹如针挑土,败家好似浪淘沙。不应忘记,新中国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物质匮乏的年代,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住不适,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们才终于攒下了今天这份“家底”。历经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我们更应该深刻地理解吃饱饭的好日子是如何来之不易,丰衣足食的好日子需要倍加珍惜。但令人触目惊心的是,当前社会上浪费粮食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一些地方还愈演愈烈。有些人为了显示“诚意”,请客总要多点几个菜;为了显得“大气”,吃不完的食物从不打包……这里头,一些机关更当起了浪费的“榜样”:搞接待,就是要讲面子、讲排场、比阔气;搞宴请,就是要高价烟、贵族酒、名牌茶。这种路子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必须坚决狠刹。
  “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时至今日,这句口号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一方面粮食连年丰收,一方面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粮食供求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护口粮安全必须警钟长鸣,在粮食问题上不能侥幸、不能折腾,更不能轻言过关。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资源保护并重,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路子来。只有刹住浪费之风,才能把我们本就不厚的家底打得更殷实,才能为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提供动力,才能成就中华民族的持续兴旺,才能涵养真正的现代文明。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要让反浪费成为社会风尚,上下一心,让每一粒粮食都得到珍惜,国家的粮食安全才会更有保障。
崔文佳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