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为何遭网民拍砖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4月1日,全国已有京津沪和重庆、陕西、山东等7个省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对没有竞争和谈判能力的劳动者而言,是一件令人欣慰的事。可这次7省份上调最低工资标准遭到部分网民的拍砖。有的人称这是“纸上标准”,是画饼充饥;有人担心此举推高劳动力市场价格,进而加大企业的负担;有人担心企业趁机提价,把负担转嫁给消费者。
  民生政策为何会遭到拍砖?网民并非否认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政策善意,而是担心监管不给力,标准不能落实。当下,社会收入差距大是不争的事实。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社会规则不公平,这是潜在的且不可忽视的原因,但政府部门恰恰忽视了。二是垄断不破除,垄断企业靠政策支持和市场垄断,成了最赚钱的企业,与民企举步维艰形成鲜明对照;三是财政收入连年“多收三五斗”,与企业税负重、企业不景气、民众口袋鼓不起来形成尴尬比照。
  在此背景下,企业没有能力为员工涨工资,政府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不能落实,正成为一个尴尬的现实。有的企业硬顶,有的企业软扛,有的在不堪重负下倒闭破产。员工宁愿失业,还是宁愿少拿些工资呢?答案不言而喻。
  某种意义上,落实最低工资标准政策,政府要替企业减负。最首要的是减税。当下企业税负重,政府不为企业减轻税负,饱受舆论诟病。有经济学家曾公开炮轰中国企业税负高达42%。不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不能落地,实现由“国富”向“民富”的转变,也将是纸上谈兵。企业小锅里没有足够的米饭,怎么盛给员工?又如何进一步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摘自《羊城晚报》 王捷/文2014年4月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