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美丽乡村

品味古村乡韵

——走进传统村落(十三)

龙泉季山头村

  •   耕读圆梦百年情
      季山头村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天平山东麓,距龙泉市区39公里,离安仁镇12公里,海拔600米。季山头村是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也是丽水市美丽乡村,还是丽水市十大养生长寿村。淳朴的民风,纯天然的食品,浓郁的耕读氛围,造就了季山头村绵厚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更是成为旅游胜地。
      季山头与天平山结缘始于800年前。相传南宋乾道年间,季山头祖先小九公为求一块安宁之地繁衍生息,一路寻寻觅觅,几经波折。其时兵荒马乱,小九公虽属一介平民,却也久经儒释道文化的熏陶和教化,因此乐善好施,救人苦难。夫妻二人慷慨解囊的崇高品行感动高人,遂指点他们来到天平山。
      天平山高耸入云,植物丰茂,山顶却平坦如砥,茂草丛生。小九公喜欢上了这处风光如画的地方,择其东麓一隅向阳而居,从此开启季山头村诗情画意又悲壮激昂的历史画卷。
      季山头人耕读之风始于何时难以精确查考,百余年前,季山头已是天平乡的中心所在,是龙泉的一个名村。村庄虽坐落于闭塞山区,交通不便,资源有限,村民却勤俭持家、奋发图强,关注山外信息。有的凭一门手艺巧做工匠,有的秉承祖技外出种菇,还有的致富后转行经商。他们辗转城乡之间,奔波风雨之中。无论富贾还是贫民,都深爱自己栖居之地,为家乡富强致力。一个小小的山村,创办了两所小学、两所武馆,还有两家药铺,既教育自家儿孙传承道统、报国安邦,也为他乡后代授业解惑,同时为乡民百姓悬壶济世、妙手回春。
      许多了解季山头的人,最初是从了解季步高开始的。季步高生于1906年11月,天生聪颖,受祖先耕读之风影响,自幼习文练武,成绩优异,小小年纪就懂得为民族的前途与命运担忧,立志救国救民,先后赴杭州、上海等地求学,寻求救国良策,为振兴中华而努力攻读。当他意识到科学救国必先推翻腐败的反动政府时,于1925年6月毅然投笔从戎,南下广州,以仕子之身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期间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置个人生死于度外,投身轰轰烈烈的革命活动。
      1926年春,季步高遵照党组织指示,中途退学,转到广州东园省港罢工委员会纠察大队工作,从事工人运动,担任工人纠察队训育处副主任,一方面协助邓中夏培训工人武装,一方面协助罢工委员会机关编辑《工人之路》刊物。
      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季步高就像上紧发条的钟摆,不再有须臾停顿,组织工人群众进行武装训练,与白色恐怖进行坚决斗争;组织参加广州起义,出任军事委员会军械处长;起义失败后,仍然坚持在广州工作,临危受命担任广州市委书记;1928年7月不幸被捕。面对敌人长达六个月的囚禁与酷刑,季步高坚贞不屈,视死如归,在红花岗从容就义,年仅22岁。
      继季步高之后,又有多名热血赤子考入黄埔,捐躯疆场,为民族解放事业作出牺牲。近百年来,季山头人在祖国大地的各线战线上,默默作出他们应有的贡献。有倾心写作的文学家,有研究历史的学者,也有治病救人的医学家,还有从事农业、金融、法律等行业的专家,更多的人为国家为民生辛勤创业。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在职工程师以上职称的干部就有30多人。留在故土的村民,在平凡的土地上照样耕耘出不俗的业绩,担任人大代表,当选道德模范,为村庄赢得无数荣誉。纵使白发满头,依然牵牛扶犁,豪情不减。村民们用他们粗糙的双手,涂抹家乡艳丽的色彩。这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村庄,以耕读之乐作底色,恣意山水情怀,追逐强国之梦,百年延续,万古留存。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