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科技

鄞州姜山种养模式花样多

  日前,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农技站被省农业厅、林业厅、海洋与渔业局、农技推广基金会授予2012 —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先进集体。据悉,经过两年项目实施,姜山镇已形成“六种类型、七种模式”的农作制度新模式。2013年,全镇实施农作制度创新项目面积6.0733万亩次,实现农业产值1.0385亿元,比常规种植模式增效1424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
  去年,姜山镇共实施“麦—稻”水旱轮作模式2700亩,其中“麦—稻”模式示范区内联兴粮油专业合作社的150亩小麦,亩产350公斤,超级稻亩产750公斤,比常规早晚稻栽培亩均增产175公斤,增效300元。全镇基本实现粮食“双千”目标,亩均节本增效220元。
  该镇茅山、朝阳片推广的“蔺草茬晚稻废草覆盖生态直播”模式达到7080亩,不仅减少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而且利用废弃的下脚草还田,减少了化肥投入,提高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并提前了晚稻播种时间,实现粮食增产。
  金鳖山蛋禽专业合作社开展的40亩生态种养业循环模式,实现了奶牛、蛋鸡→牛粪、鸡粪→蚯蚓→牧草、蔬莱的种养循环,在进一步提升鸡、牛养殖效益的同时,产生的5000吨牛粪、鸡粪全部实现综合利用。
  种养结合模式不断创新,农业环境逐步改善。在陈家团村实施茭白田套养甲鱼、美国牛蛙32亩,亩增效2000元;莲藕田套养泥鳅100亩,亩增效500元,通过套养既提升了泥鳅、甲鱼、牛蛙的品质,又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从而获得双增产。在五龙桥村开展稻鸭共育80亩和鸡稻轮养120亩,减少了污染,保护了农村环境。
  种植业轮作模式进一步拓宽,产出效益增加。在黎山后村实施“大棚草莓—早稻”水旱轮作模式30.5亩,草莓亩净收入1.9万元,早稻亩产426公斤,净收入918元,亩合计收入近2万元。农乐果蔬专业合作社应用“西瓜—蔬菜”轮作模式50亩,全年亩净收入8880元,其中新增蔬菜净收入2580元。
林幼娟 周书军 林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