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创新安全监管机制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直接关乎老百姓的健康乃至生命。近年来,奉化市农林局积极创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有效提升监管执行力和效率,着力营造监管氛围,极大地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
落实“五到位”,有效提升监管工作执行力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在宁波范围内率先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并建立由局长亲自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全市11个镇(街道)均建立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设立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站,在重点村设立了82个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服务站点。2013年,还建立了由分管农业副市长任组长,农林、食品药品监管、公安、财政、各镇(街道)等22个单位和部门组成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二是责任落实到位。每年初,奉化市农林局都要组织召开全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会议,由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代表市政府与各镇(街道)镇长(主任)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责任书。市委市政府督查考核室不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市、镇(街道)两级分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实行分级响应,并进一步细化落实职责。
  三是队伍建设到位。全市共有52名农产品质量安全专职监管人员(其中市级37人、乡镇15人)和94名村级协管员,全面建立了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所有监管人员均实行注册登记、持证上岗。去年以来,为有效解决乡镇监管力量薄弱问题,奉化市创新“1+X”监管方式。即:把全市11个镇(街道)按地理位置分布分成4个片区,每个片区设小组长1名,组织开展片区内的自查和片区间的对口检查工作,较好地形成监管合力。
  四是信息通报到位。建立全市农产品生产信息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实行重大问题会商和联合执法,为构建“分头把关、协调配合”监管机制提供支撑。
  五是实时监管到位。在全市11个镇(街道)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二维码数据库,只要扫描各镇(街道)对应的二维码,就可了解11个镇(街道)的监管工作开展情况。这在奉化水蜜桃销售中发挥了很好作用,目前已全面推广。
突出“五个抓”,着力提升监管工作效率
  一是抓“三品”认证,提升农产品质量。市里出台“三品一标”扶持政策,对新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或通过复查换证的,分别给予奖励。全市已累计认证无公害农产品62只、绿色食品21只、有机食品10只、地理标志1只,“三品一标”认证面积达到23.6万亩。
  二是抓农业投入品监管,净化生产源头。积极开展“绿剑”系列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规范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最大程度地减少农资事故安全隐患。
  三是抓生产环节监管,规范种养行为。指导全市农业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规模大户等开展生产记录工作,建立“田间档案”;加强肥料、农(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监管,开展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技术指导、培训和示范,引导农户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在监管过程中实行告知和承诺制度,2013年,检查率、告知率、承诺率均达到100%。
  四是抓质量安全监测,确保消费安全。投资300多万元,建设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定量检测数据全部录入至宁波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信息共享系统,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
  五是抓市场打假与放心基地建设,提升品牌信誉。为打击一些不良商贩利用外地桃冒充奉化水蜜桃等不法行为,奉化市农林局联合城管、工商、质检等相关单位开展联合执法行动,严厉打击短斤缺两、以假充真的不法商贩。同时,积极推行放心基地建设,通过对基地特色主导农产品的产前、产中不定期监管和抽检,合格后准予开展“采摘游”,授予“流动红旗”,并将检测数据在基地内的宣传栏公示,让优质农产品有了更广阔的市场。水蜜桃、草莓在去年集团消费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由于品质过硬,产值不降反升,分别达到4.92亿元和1.3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9%和12.5%。
注重“三强化”,着力营造监管工作氛围
  一是强化教育培训,提升生产经营主体综合素质。2013年,全市共举办各类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班、基层农技人员综合培训班、农产品质量安全集体约谈会等74期,新培育各类科技示范户650户,培育村级和农业主体公共服务站点220家,建立科技示范基地9个,辐射带动农户2万余户,农业经营主体综合素质有了显著提高。
  二是强化信息公开,提高从业者的责任意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职责和主导农产品质量抽检结果公示是奉化市的一项例行制度。从2012年起,该市每年出资10万多元,先后在媒体、网站上刊登《各镇(街道)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公示》、《水蜜桃质量安全例行抽检结果公示》等,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和社会反响。
  三是强化宣传创新,营造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2013年,奉化市农林局联合各镇(街道),耗资30多万元,在高速公路、乡镇主要路口及生产基地设立了28块农产品质量安全公益宣传牌,倡导安全生产,公布举报电话,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社会认知度、市民的参与度和消费者的鉴别能力,营造出全民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良好氛围。
本版文字由本报记者整理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