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不让须眉的大唐公主们

  史载,唐代公主尤多,自高祖李渊,至昭宗李晔,凡十九宗,诸帝公主,计二百一十人。其中,有些公主摆脱了寻常女儿态,尽显敢作敢为之风,极大地冲击了当时的男权社会。
  “开国功臣”平阳公主
  唐高祖李渊第三个女儿,嫁与晋州临汾(今属山西)人柴绍。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将在太原起兵反隋,派人密召在长安的紫绍夫妇。公主立即对柴绍说:“君宜速去。我一妇人,临时易可藏隐,当别自为计矣。”
  柴绍赶赴太原后,公主回鄠县(今陕西户县)庄所,散去家资,招聚徒众数百人,以响应李渊举兵。并收编何潘仁、李仲文等部数千人,夺取鄠县,攻掠盩户(今陕西周至县)、武功(今陕西武功县西北武功镇)、始平(今陕西兴平县)等地。其治军有法,禁令兵士不得侵掠,因此,远近前来投奔者众,得兵七万人。
  当高祖挥师渡过黄河时,公主亲自领精兵万余人,称为“娘子军”。与其兄李世民军会于渭北,合围京城长安。攻克长安后,被封为平阳公主,并以独有军功,受到厚赏。
  武德六年(623年),平阳公主薨。高祖下诏,其葬礼加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及虎贲甲士。有太常奏议,按照礼法,妇人不得用鼓吹。高祖斥道:鼓吹,军乐也。昔日公主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的大功。并非寻常妇人所能比的,怎能没有鼓吹?于是,破例特许,以表彰平阳公主的殊绩。
  独具眼光的和政公主
  唐肃宗第三女和政公主,章敬皇后所生。识大体,性敏惠。下嫁河中解(今山西解州)人柳潭。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安禄山举兵叛乱攻陷京城,公主夫妇随从唐玄宗逃到四川成都。
  不料,军人郭千仞率众造反,玄宗登临玄英楼谕降,叛众不听。柳潭带领折冲都尉张义重等人作殊死一战,公主授弓给丈夫,以勉励其上阵杀敌。最后,柳潭手斩敌首级五十,击退叛兵。
  唐肃宗时,叛将阿布思(突厥人)之妻被拘宫掖当奴仆。御宴上,阿布思妻被命穿着绿衣作倡伎。和政公主上前劝谏:阿布思属叛逆之人,可其妻无罪,不可与群倡在一起。于是,肃宗免除其为倡,并安排离开宫掖。
  由于连年用兵,国库空虚,和政公主想方设法,以贸易买卖赢得奇利千万,以资军饷。唐代宗初立,公主“屡陈人间利病,国家盛衰事”,为皇上所采纳。
  广德年间,吐蕃再次入侵,和政公主刚怀孕,却坚持入朝商量守边御敌之计。柳潭坚决不同意,公主却说:“君独无兄乎?”随后,入内殿见皇兄。翌日,和政公主“免乳而薨”。
  倡导婚姻自主的公主们
  朱熹说过:“唐源流出于夷狄,故闺门失礼之事不以为异。”所以唐朝初期、中期的公主在婚姻方面也可谓“惊世骇俗”。唐宣宗李忱时,官宦世家子弟于琮,字礼周,河南(今河南洛阳)人。托当时驸马都尉郑璟的关系,科场登第。而且被皇上看中,招为驸马,命第二女永福公主下嫁。
  不料,永福公主不乐意。在与父皇吃饭时,两人谈不拢,公主怒折匕箸,以示抗婚。宣宗无奈地感慨:“此可为士人妻乎?”末了,只好作罢,改命第四女广德公主下嫁于琮。
  改嫁再醮的公主也不少。粗略统计,唐代二婚三婚的公主有26人,约占唐代公主八分之一(不含宗室公主)。但自唐代宗以下,诸公主无再婚改嫁者,而以各种缘由丐为道士者增多。这或许是冲击男权社会的另一种方式。
  这些公主虽出身皇家贵胄,地位优越,但是,亦必受到世风影响。一方面受到南北朝时期的门第婚姻,以及王室离婚还本制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囿于连年战乱频仍,人口锐减,为着恢复生产亟需劳动力,唐太宗下诏,允许寡妇改嫁。
  诚如陈寅恪先生指出的:唐代开设科举考试取士,逐渐形成新兴阶级,与当时山东士族阶级相对峙,新旧道德标准和新旧社会风气并存杂用。因此,唐代诸多公主冲击男权社会的现象,也就殊非偶然。
  (摘自《羊城晚报》 李树政/文 2014年3月5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