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鄞州旧祠堂老会堂实现“文化蝶变”

首批25座村文化礼堂无一新建扩建

  走进宁波市鄞州区古林镇蜃蛟村,只见临河的一座古建筑飞檐翘角,老式台门,砖瓦围墙,室内展品都是从村民手中收集来的,村支书老周也把自己收藏的老式水龙、手摇电话机等“宝货”拿出来放入陈列柜。据介绍,这座房屋原来是周家祠堂,后改为村大会堂,前些年新建村委会办公楼后,这座房屋一直空置着。去年,区镇出资修葺房屋后,这里“变身”为村文化礼堂。
  在土地等资源紧张的情况下,如何建设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鄞州区相关部门给出的答案是: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不新增用地;少给乡村增加经济负担,多让村民获得文化实惠。到目前,该区建成的首批25座村文化礼堂,没有一座新建、扩建,全部是利用原有设施改建而成。所需经费由区镇两级财政补助。
  近日,笔者随意走访了鄞州区几家村文化礼堂,发现大多是利用原有设施巧妙设计的。同时,文化礼堂都完善了文化设施,充实了文化内涵,增加了更多活动阵地供村民参与。25座文化礼堂呈现出多种风格,有陈列馆型、公园型、广场型、综合活动型等,有旧祠堂、老会堂改建的,也有废旧厂房改建的。“村民到二楼借书、上网,顺便会来看看村史陈列馆。文化礼堂给原来的综合活动中心增加了新内涵。”云龙镇上李家村文化礼堂管理员徐国强说,文化礼堂建成后,门口广场和礼堂一楼成了村民早上健身、晚上跳舞唱歌的热门场地。横溪镇周夹村的红白喜事堂变成文化礼堂后,原先的红白喜事功能并没有受到影响,而新增的文化墙、村情村史陈列馆等让村民有了更多的文化享受。
朱军备 续大治 周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