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春备耕,粮农道出新愿望

  □本报记者 徐琳 姚力丹
  这几天虽然春寒料峭,却挡不住农民春备耕的脚步。各地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对今年的春耕生产都有了自己的新打算新愿望。
种粮大户:贷款能再优惠点,多添设备助春耕
“准备工作全都做好,就等着12号播种了。”临海县小芝镇乌石头村的郭苏保说话声音中气十足,透着满满的自信。作为当地远近闻名的种粮大户,那1900亩的稻田就是他的命根子,今年他准备划出700亩地种早稻,“去年种的‘中早39’产量很不错,亩产有425公斤,今年我打算继续种这个品种,种子、化肥、农机都早已准备就绪,工人也都召集好了。”
  如今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郭苏保也紧跟着时代潮流。为了提高效率、保证产量,他特地将原来4台旧的9吋插秧机全部更换成了全新的7吋插秧机,连拖拉机也准备新增几台。“一台插秧机12万元,光这一项就投进去近50万元。”郭苏保说,每年的农机资金投入都要在50万元左右,“如果能在担保贷款方面给我们农民一些优惠政策,那我就更有信心甩开膀子干了。”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龙游县詹家镇夏金村的种粮大户董红专为了今年的种粮计划,更是将机械化设备“武装”到了空中,他想用无人植保飞机来代替人工喷药,“喷药300亩,需要15个人干一整天,但一架无人植保飞机8个小时就能完成。”董红专说。
合作社:社会化服务挺给力,有新型农民加盟就更好
  这几天,金华婺城区蒋堂镇建富粮食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建军正为春备耕忙得不亦乐乎,“今年我们合作社预计早稻面积有1000多亩。”陈建军告诉记者,现在合作社种早稻政策好、补贴多,一亩地有300—400元的收入,“社员的积极性也高了,有50多户社员种早稻。”
  除了积极性提高了,统一的一条龙服务也让春备耕准备工作更省心。“村里有家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现在育秧、机插、机收、统防统治全靠它,而且顺和农机专业合作社有国家的补贴,所有服务都是免费的,我们就不用再花钱买农机了,还省下了不少人工成本。”陈建军高兴地说。
  龙游县献军粮食合作社理事长傅献军从正月初八开始就没闲过,跟社员一起清沟排水,防治病虫害,做机械养护,“种子去年就订好了,化肥也已经到位,保养过的农机整装待发,我这3300亩地就等着3月17号开种了。”
  虽然春备耕准备就绪,但傅献军也有烦心事,“备耕倒没啥问题,现在就怕插秧大忙季节出现雇工难的情况。”在衢州的粮食产区,农忙时节,不少合作社都面临雇工难的问题,虽然有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毕竟有些农活还得靠人工解决。傅献军说,希望国家能培育更多的新型农民,帮助合作社解决用工荒问题。
家庭农场:种养结合有信心,希望土地流转能稳定
  作为台州市示范性家庭农场,温岭喜乐家庭农场场长郭金芽对今年的种粮计划胸有成竹:“虽然我只种了100亩地,但我的稻田养着泥鳅,收成和收入都不比一些大户差呢,去年每亩产粮600公斤。”郭金芽说,因为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都是自己在经营,所以春耕备耕的准备工作相对轻松一些,“等到4月中旬就可以种了。”
  相对于发展多年、已经比较成熟的种粮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来说,家庭农场还属于起步阶段,一些政策还没有落实。郭金芽向记者说出了心里的担忧:“今年种的这100亩地,不知道明年还能不能继续种。”温岭的西瓜、葡萄产业都发展得不错,土地流转费也随之上涨,郭金芽说,农民都愿意把土地流转给种植葡萄、西瓜的农户,“我今年的土地流转费是每亩1000多元,仅这一项开支就要10多万元。”郭金芽说,她希望政府能出台相应的政策,给予家庭农场一些补贴支持,尤其是土地流转希望能向种粮的家庭农场倾斜,以解决农场主们的后顾之忧。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