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参加了几次农村婚宴,每逢宴席结束,操办方总要送上一份装有糖果、糕点的婚庆礼袋,以尽同喜共贺之意。可这看似包装精美的糕点,不是没有标注生产日期,就是超出保质期多日的变质食品,甚至有的打开后可见小虫爬出。
糕点是农村婚嫁喜事必备的吉祥讨彩之物,需求量很大。操办方置备糕点大都与厂商提前联系,由厂商加工包装后直接送到婚宴场所,基本不标明生产日期,也很少有人过问包装标签上的保质期,只要看着喜气,价格不贵就行。正是这种市场缝隙,让生产厂商有了以次充好,甚至以过期变质产品蒙混的可乘之机。
面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加强监管,堵塞漏洞?笔者认为,抓住重点环节,加大对生产源头的治理整顿是关键。
首先,严把生产“准入”关,即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糕点生产加工资格条件的审核,对不具备生产许可条件的一律不准进入糕点生产行业。
其次,建立强有力的农村食品市场监管机制,包括糕点食品监管在内,相关部门要明确职责,联动协作,突出监管生产环节,从源头上遏制制售假劣行为。对企业购进原材料进行调查和抽样检验,检查生产过程中有无添加甲醛次硫酸钠(俗称“吊白块”)和非食用添加剂及防腐剂超量情况;对出厂产品进行质量抽检,重点检查有毒有害项目;按食品标签规定,检查产品包装是否合格,重点检查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项目。
第三,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加强规范诚信引导。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引导正规生产企业关注农村糕点市场,开发有质量保证、适合农民群众操办婚庆宴席需求的价廉物美的糕点产品,让制假者无可乘之机,无利可图,最终失去生存空间;另一方面要注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食品生产者和农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教育,不断提高生产者的自律规范意识和农民群众的依法维权意识,让农村婚庆糕点安全、放心,婚庆操办家庭省心、开心。
朱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