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调量提质促转型

四论学习贯彻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

  □本报评论员
  从低小散的传统农业走向规模经营,再到适度规模、区域化发展;从单纯的追求效益,到高效生态,再到高效生态、特色精品,浙江农业走过的路就是一条不断调量提质、转型提升之路。七山一水两分田的浙江,通过合理的产业布局、精准的发展定位,螺蛳壳里做道场,摸索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浙江道路。站在新起点上,浙江农业仍存在结构布局不甚合理、产业链脱节、生产经营分散等诸多问题。在新的考验面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弘扬自身发展的宝贵经验,将调量提质进行到底,持之以恒地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前列赢得先机。
  调量提质促转型,要求我们更加注重科学布局产业。浙江农业块状经济发展成效明显,但部分产业布局不合理带来的弊端也日益显现,有的甚至让我们付出巨大代价。科学布局产业,要从全局出发,符合全省农业发展的大格局;也要立足当地实际,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小环境,该增的增,该减的减,该强化的强化,该转型的转型。要考虑品种合理布局、产业链条有效衔接、相关产业协调配套,从结构调整入手,从生产基地抓起,从产业链、价值链方面着力,进一步提升产业档次,努力形成竞争新优势。
  调量提质促转型,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提升产品质量。农产品质量是农业质量的缩影,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关乎农业价值的实现。新的一年,我们要全面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行动,以示范县建设为主抓手,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硬,进一步健全监管体系、落实监管责任、完善监管机制,实现对农产品生产各环节的有效管控,使种出来的农产品质量更加安全可靠。在此基础上,突出茶叶、畜禽产品、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创建农产品品牌,营造支持品牌、发展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的良好氛围,以品牌提升带动农业转型升级。
  调量提质促转型,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农业要强起来,必须解决好粮食安全问题、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把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要大力推进农业“两区”建设,强化基础设施、信息化支撑和科技应用,推广应用生态循环生产方式,不断提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在保障粮食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努力中,彰显农业工作的地位和价值,在转型发展过程中,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