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新春走基层

小山村里,自来水哟

清又清

  □本报记者 葛勇进
  大年三十的前一天,经过长途奔波,终于赶在天黑前,我回到了老家——宁海县大佳何镇葛家村。一进家门,我便打开家里的水笼头,发现自来水又清又急,不禁大吃一惊:“这自来水咋这么急呀!”老爸在一旁笑嘻嘻地说:“村里新建了自来水管网,不仅造起了自来水处理池,还新建了生活污水处理池和排污管网,前几天刚完工。”
  第二天,我怀着一份激动与疑惑,一早就到全村去查看。果然,村里原本平坦的水泥路中间都被“开膛破肚”了,虽然都已被砂石填平,但在窖井基底部分,有的还未灌注水泥,埋在下面的排污管线和自来水管线清晰可见。
  在村委会办公楼前,村支书葛海丰正与施工人员检查工程。他告诉记者,道路被挖深达1米多,先埋污水管,上面再铺自来水管。这些管线铺到村民每一户人家。每户村民家的厨房、厕所等的生活污水都通过污水管道统一排放到村后的污水处理池。
  葛家村是个小山村,全村500多户人家,1500多人。原先村民生活污水有的直接排放,有的虽经过化粪池处理,但没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和排污管网,只好任其横流,最终都汇集到村前的溪流里,对水质影响较大。记忆中,小时候常去小溪里摸鱼捉虾,这几年,由于水质受污染,几乎不见鱼虾踪影了。
  葛海丰介绍,2013年镇里将葛家村作为农村污水处理建设村,建造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全村已铺设主管道2000多米,生活污水纳管率达98%,同时村里还采用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建造了几个污水处理池,村里的污水都经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葛海丰告诉记者,在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这件事上,村民们十分支持,每户人家都十分配合,整个工程投资120多万元,除国家立项资助80多万元,村里按每个水表600元标准筹集资金,共筹集30多万元。他笑着说:“不用多久,村前的溪水将变得清澈见底,鱼虾又会回来了。”
  看到村里的变化,村民环保意识的提高,心里不禁一阵惊喜:五水共治、建设美丽乡村之风正吹进这个普通的小山村。其实,也只有每一个乡村共同努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补上农村现代公共设施“短板”,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才能建设人人想要的美丽家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