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2版:浙江畜牧兽医

严寒季节,如何保障畜禽安全过冬

省畜牧兽医局发出通知进行部署

  □本报记者 程益新
  本报讯 入冬以来,我省中北部地区已出现中到大雪、局部暴雪,出现冰冻灾害。据省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我省冬季气温正常偏低,中等强度冷空气频繁,极有可能出现阶段性雨雪冰冻灾害。近日,省畜牧兽医局发布《关于切实做好预防和应对冬季雨雪冰冻灾害的通知》,对可能出现的严寒天气作出了部署。
  通知要求,各级畜牧部门要加强监测,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密关注天气变化,做到应对方案早出台、救灾物资早落实、防御措施早到位,并做好灾情的预警工作,动员、指导、帮助养殖户做好防灾措施,落实好各项应急准备和应急处置工作,做到有备无患,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及畜产品的有效供给。同时,要突出重点地区、重点环节、重点对象的灾情防御工作。一是要突出重点地区即浙西、浙北及山区等雪冻灾害重点地区和畜牧业主产区;二是要突出饲料原料供应储备、疫病防控和肉蛋产销供应三个重点环节,及时掌握辖区内各养殖场户和饲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储备情况,做好疫苗、消毒药等应急物资的储备,加强主要畜产品产销信息的采集、分析和预测,针对可能发生的畜产品紧缺或销售难等问题,组织多种形式的产销衔接,确保节前市场供应;三是突出重点对象,关注指导中小规模场尤其是新建场,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饲料储备和产销问题。最后,要督促检查,努力降低灾害损失。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针对灾情动态,及时派出专家组,加强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切实采取科学保温、防寒、防冻及灾后恢复措施。要加强应急值守,气象、海洋部门发布预警信息后严格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落实专人做好灾情核查、汇总、上报等工作。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确保信息渠道畅通和数据及时准确,一旦发生灾情或饲料原料等严重短缺、产销停滞等情况,及时上报。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要对预防和应急准备工作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以确保各项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落到实处。
畜牧业防冻抗寒技术及灾后恢复措施
  一、防冻抗寒技术措施
  (一)生猪
  一是加强防寒保暖。重点是母猪的产房和仔猪保育舍。要加厚垫草,并及时更换和添加干燥新鲜的垫草,保持栏内干燥。猪舍四周进行封窗堵洞,特别是门窗透风的地方要用塑料布、彩条布或旧包装纸加木条钉上,防止寒(贼)风进入,但应注意通风。适当增加猪只饲养密度,冬季在同一圈舍内一般应比平常增加三分之一的只数。
  二是为乳仔猪提供热源,采用火源、供暖设施设备等方式保温,增加舍内温度,并加热饮水供仔猪饮用。
  三是适当增加饲料能量。怀孕母猪每头每天增加饲喂1公斤饲料,其它生猪(仔猪、小猪、肥猪、泌乳母猪)应充分供料,让其自由采食。也可在原饲料基础上增加10%-15%玉米、小麦、糙米等能量饲料或添加适量油脂,提高饲料能量浓度。
  四是加强饲养管理,重点是加强乳仔猪的管理,防止冻伤、冻僵、冻死,让初生仔猪尽早吃好初乳,并加强仔猪的补料;勤清猪舍粪尿,尽量少用冷水冲洗,保持舍内干燥。
  (二)家禽
  一是做好禽舍保暖。低温条件下,适当增加饲养密度,关闭门窗,加挂塑料布或彩条布、饮用温水和火炉取暖等方式进行防寒保温,使禽舍温度不低于3℃。
  二是适当增加饲料能量,可在原饲料基础上增加10%-20%玉米,并根据体重大小适当增加喂料量,气温每下降3摄氏度,每只鸡日喂料量可增加5克左右,气温回升后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喂料水平。
  三是保持环境干燥。要强化管理,保持禽舍内清洁和干燥,及时维修损坏的水槽,加水时切忌过多过满,严禁向舍内地面泼水等。
  四是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中午天气较好时,应开窗通风,既要保温,又要适当通风;及时清除禽舍内的粪便和杂物,尽量少用冷水清洗,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证舍内氧气充足。
  五是备足饲料。要求经常备足15天以上饲料,以及1个月以上的主要饲料原料。(三)牛羊
  一是调整饲养方式,将原放牧饲养改为舍饲圈养,确需舍外放养应选择在上午11时至下午3时之间,并尽量减少野外放牧时间。
  二是做好栏舍防寒保暖。圈舍应用塑料布或彩条布等封闭,关闭门窗,防止贼风侵袭;窗户的玻璃应保持干净,以利采光。犊牛、羊羔及分娩牛羊可在圈舍内生火取暖,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安装红外灯取暖。
  三是适当增加饲料能量,母牛每日补喂1—2千克精料,羊的精料供给量应比平时增加20%,同时可增喂青贮料、胡萝卜等多汁饲料,有条件的农户可喂给混合精料,适当添加一些骨粉和食盐。
  四是加强饲养管理。在圈舍内辅上垫草,并做到勤换草、勤打扫、勤除粪,尽量少用冷水清洗,防止将冷水冲洗到畜体上,保持适中的饲养密度,保持舍内空气流畅。天气晴朗时,将牛放出舍外,并刷拭牛体,既可预防皮肤病和体外寄生虫病的发生,又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抗寒能力。
  五是备足草料,防止大雪可能产生的饲料饲草供应和运输困难,确保饲料供应。(四)蜂
  一是做好保温工作。为防止箱内温度骤然降低,尽量减少开箱次数;及时做好箱内外的保温,箱内用稻草填充剩余空间,箱外用塑料薄膜披盖。
  二是要严把饲料关。选用未经发酵、变质的,且不含甘露的优质蜂蜜做饲料;饲料糖尽量多用蜂蜜,少用或不用白糖,同时要提高饲料糖浓度,减少饲喂次数,以降低刺激蜂王产卵的积极性;减少花粉饲喂量,同时要少用或不用豆粉等花粉代用品;饲用清洁卫生的洁净水。
  三是要做好疾病防治工作。注意做好大肚病和爬蜂病的发生及防治工作,在注重保温的同时,还要让蜂群置于相对干燥处,以降低箱内湿度。
  二、灾后恢复生产的综合措施
(一)及时加固棚舍,修补漏洞、缝隙,及时消除隐患;对倒塌的畜禽栏舍要尽快恢复建设,并完善配套设施,为灾后恢复生产提供保障。(二)加强畜禽饲养管理,确保种畜禽体质恢复,提高生产能力;抓住春季气温回暖时机切实抓好畜禽的配种、选育和扩繁工作,力争多配多生多产。(三)严把防疫关。要强化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通过严把免疫关、消毒关、引入关、监控关、监督关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关,全面做好大灾防大疫的准备;要强化疫情监测,严格流通监管、严防疫病流入。(四)切实做好种畜禽、饲料、兽药和疫苗等的协调供应。准确把握灾后恢复重建对种畜禽和饲料、兽药、疫苗的供求信息,优先保证灾区所需种畜禽、疫苗和饲料等物资供应,确保灾后恢复生产需要。突出抓好灾区畜产品市场监管,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