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个丰收年啊。”近日,在衢州市衢江区大洲镇狮子山村的傅孔明家庭农场稻鳖共养基地,农场主傅孔明乐滋滋地说,稻鳖共养第一年的大丰收给他带来了惊喜。
傅孔明说,2000年他开始承包水库养殖淡水鱼,一直不温不火,2007年在村里流转了20余亩地尝试养殖仿生态中华鳖,同时增加了一些休闲垂钓活动。今年4月,在区里养殖专家的指导下,他注册了家庭农场,在狮子山村流转400余亩地投资建成了狮子山生态稻鳖特色精品园。
据傅孔明介绍,目前农场已建成稻鳖共生区、稻鳖轮作区、苗种繁育区、休闲渔业区这4区,总面积600余亩。“稻田养鱼,水稻生长吸收了甲鱼养殖过程产生的排泄物,甲鱼生长又抑制了稻田里虫和草害的发生,稻田不打农药、不施化肥,采用太阳能杀虫灯诱杀害虫,生产出来的甲鱼和水稻均达到了无公害标准,真正实现了‘放心农业’”。傅孔明说,农场同时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投入品管理使用、中华鳖无公害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饲料使用管理、药物使用管理等一系列十个制度。“稻田里的老鳖经常啄食水稻的根系,使得水稻的根系生长得更发达,虽然在稻田里养殖老鳖减少了水稻的种植密度,但是水稻的亩产量反而增加了。”傅孔明说,“稻鳖共生”的种养模式产生了较好的效益:一般每亩投放鳖苗220只(150—200克/只),一年后可长至400—450克/只,按85%成活率折算,可亩产甲鱼80公斤,按300元/公斤计算,亩产值24000元,扣除鳖苗、饲料等饲养成本150元/公斤,亩纯收入可达12000元;同时每亩还可收获千斤左右的优质稻谷,实现了亩产“百斤鳖、千斤粮、万元钱”的目标。目前,农场生产的生态鳖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方国洪 纪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