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谢雷宁
年末已至,日历即将翻开新的一页。回眸2013年,我省海洋与渔业系统积极服务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切实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着力保护海洋与渔业生态环境,进一步强化公共管理与服务,有力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
生态优先,保护海洋与渔业资源环境
在推动海洋经济和渔业发展的过程中,鼓励扶持发展高效生态农渔业,切实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全力助推“美丽浙江”建设。
——发展高效生态农渔业。严防严控养殖面源污染,开展主要渔业水域水质监测,在湖州南浔、嘉兴海宁等地全面实施甲鱼养殖温室整治和生态化改造。推广“两段法”、虾鳖混养、稻鳖共生等生态养殖模式,拟定渔业治水三个“百万工程”行动方案。开展以生物防控为重点的高效生态海水养殖技术研究,示范推广辐射面积达4000余亩。推进“养鱼稳粮增收示范县”和规模化基地建设,完善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护生态、降成本、提品质”模式,全年落实示范养殖面积20多万亩。支持山区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房前屋后”的“生计渔业”。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组织实施近岸海域环境、入海排污口、赤潮应急等监测,加强重大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评管理。省局会同省环保厅编制《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统一规划部署杭州湾、乐清湾、三门湾、象山港等重点港湾海洋环境综合整治。支持象山、玉环、洞头成功创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组织开展一批海域、海岛、海岸带生态修复项目,建立海岛生态修复项目库。节约集约利用滩涂围垦资源,推动存量围填海项目合理开发。一年来,全省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总体保持稳定。
夯实基础,强化公共安全管理能力
——有效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督指导主要水产品药物残留、养殖投入品安全监控及自然海域贝类养殖区划型工作。严厉查处水产品质量安全违规行为,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强网清源”大检查集中行动和甲鱼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31起,监督无害化处理禁药残留水产品123吨、死甲鱼83吨。组织实施15大类初级水产品质量监督抽检工作,总合格率为99.81%。
——有效保障渔业安全生产管理。深入排查整治渔业安全生产隐患,省、市、县三级共出动执法人员2.3万余人次,在渔港、锚地、大轮主航道及主要作业渔场开展渔船安全执法大检查。深化“打非治违”,加大“三无”涉渔船舶和“船证不符”的查处力度,目前共排查出“三无”渔船12298艘、查扣148艘、拆解109艘,整治“船证不符”渔船151艘。创新渔船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推广内陆“数字渔政”管理经验,指导开展安全生产分类管理,完善休闲渔船、远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和事故调处办法。
——有效落实防台减灾工作。组织实施海洋防灾减灾五大工程建设,全省海洋与渔业防灾减灾应急视频会商系统建成运行,海洋观测站(平台)建设加快推进,沿海56个警戒潮位核定工作已完成65%。预计全年标准渔港投资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0%。扎实做好防台工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全面落实防台举措,妥善应对“苏力”、“潭美”、“康妮”、“菲特”等台风灾害,并抓好救灾复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