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4版:浙江种植业

利用秸秆种菇污染少了收入多了

  晚稻收割后稻草秸秆无法处置,很多地方又开始焚烧秸秆,导致“狼烟四起”。而杭州市余杭区仁和益民合作社将稻草秸秆和茭白秸秆化废为宝,成了优质的培植基质。
  眼下正是大球盖菇播种的最佳时节,仁和街道东塘村的一片冬闲田里,益民合作社的工作人员正忙得热火朝天,杭州市农科院与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则在一旁指导。农科院闫静专家告诉笔者,大球盖菇的种植并不难,先将干稻草铺开,把菌种均匀地撒在稻草上面,再将旁边的泥土覆盖即可,“全部播完后再引水浇灌,不需要施肥也不需要操太多心,明年上半年,白色的大球盖菇就会星星点点地长出来。”
  “烧稻草秸秆浓烟滚滚,污染环境,拿来种植大球盖菇既能废物利用又能产生经济效益,一举两得。”益民合作社负责人沈兴连告诉笔者,去年11月,合作社在杭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余杭区农技推广中心指导下试种了3亩大球盖菇,今年5月获得了丰收,亩产量达到了6000斤。沈兴连说,大球盖菇鲜嫩可口,营养价值也很高,吃过的市民反馈都很不错,因此今年合作社将种植面积扩大到了10亩。
  “去年在这里做的试验很成功,今年我们想做个深度试验,看看茭白叶能不能培植大球盖菇。”区农技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朱徐燕介绍说,余杭有不少地区种植茭白,政府每年在茭白秸秆上花费的清理费用高达几十万,如果茭白叶同样能培植出大球盖菇,一方面能节省政府部门的费用,一方面能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为农民带来额外的经济效益,因此其具备较高的推广价值。
  据了解,益民合作社今年播下的10亩菌丝是根据适合稻草秸秆与茭白秸秆的45种配比方式进行试验。届时,杭州市、余杭区两级农业部门将根据最佳试验结果进行推广种植。
  金晓榕 林岚 陈连孝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