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我省开展粮食功能区建设的第四年,和其他地区一样,丽水市也交出了一份圆满的答卷。据丽水市农业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该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已完成投资9046.43万元,投资完成率101.2%,建成16个功能区共计2.13万亩。据悉,自2010年全面实施粮食功能区项目建设以来,已累计投资26075.3万元,完成160个功能区建设,面积19.24万亩,修建排灌渠406.42公里、机耕路224.86公里,新建泵站397座、下田坡620处;新成立合作社165家,新置农机具2264台,统防统治、机耕机收等服务面积47.5万亩;高产创建部级万亩片12个、省级千亩方120个,累计示范面积30万亩,示范方内水稻亩产量平均600多公斤,比全市平均水平高出30.2%,亩增收400余元,总增收达1.2亿元。
强化机制创新 健全政策保障
一是健全组织机构。市级、各县(市、区)均成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工作协调小组,主要负责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政策扶持、指导规划制定和实施等事项。
二是完善目标责任制。将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列入县(市、区)和有关部门及相关乡(镇)目标责任的考核内容,签订粮食安全工作责任书。
三是完善保障制度。《丽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与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市级财政每年投入120万用于粮食功能区建设,丽水市农业局发布了丽水市农业“两区”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范加强“两区”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各县(市、区)也先后出台功能区建设意见和政策,并落实了专项资金。
强化主体培育 稳定种粮比例
一是培育主体,稳定粮食。重点做好水稻产业提升项目建设和扶持粮食种植大户。2013年丽水市在建9个水稻产业提升项目,省财政投资近2000万元,完成水稻集中育秧2.7万亩。全市有种植5亩以上油菜大户1166户、面积0.93万亩;种植20亩以上粮食大户1932户、合计面积8万余亩;全市经工商注册以粮食为主的合作社有68家。
二是边建边学,分批实施。全市千亩以上粮食功能区160个、28万余亩,其中莲都、缙云、龙泉、遂昌、松阳五个县(市、区)131个,面积占85%。莲都区的碧湖、老竹丽新片,龙泉市丽龙公路、龙庆公路和龙浦公路三条Y字型公路两侧功能区因条件较好,都被纳入了率先实施的行列。
三是注重品牌,发展订单。培育粮食生产合作社,开展优质品牌大米和特种大米的订单生产。如莲都在老竹镇功能区内建富硒米生产基地1500亩;龙泉在兰巨、小梅等功能区建立龙之玉等品牌大米生产基地1400亩;庆元县淤上功能区内生产的芸香依牌富硒米和百山祖红米,订单生产范围扩散到周边乡镇,面积扩大到1万多亩。全市品牌特色大米订单2.31万亩,其中80%以上分布在各个功能区,所产大米售价高出普通大米50%—400%。
强化资源整合 营造合力共建氛围
一是安排好功能区直接建设项目资金的使用。全市共投入500多万元用于建设2010年功能区“三新”技术推广项目,投入1300万元用于2010年功能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10—2013年水稻产业提升项目投入7000多万元等。
二是做好相关农业项目的整合。如2010—2013年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省级千亩水稻高产创建投入800余万元,农田地力提升项目、农机购置补贴及服务补贴等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
三是做好其他相关资源的整合,包括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农业开发项目、特扶资金整合等。如遂昌县整合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项目2534万元,农业机械购置补贴347万元,标准农田地力提升790万元等;龙泉每年安排特扶资金100万元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每年整合一个农发项目对接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松阳安排600万特扶资金分三年用于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等。
强化创新驱动 加快综合高产高效技术推广
一是全面普及应用良种和高产高效实用技术,功能区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单季稻“五改”技术、水稻综合高产高效技术、“五统一”服务等技术措施应用率达到80%左右。缙云县单季稻高产攻关田块,两年亩产创历史新高,2012年最高亩产879.1公斤,2013年893.2公斤。
二是推广应用高效粮食种植模式,全面应用“新三熟”、粮经结合等高效高产模式。如松阳叶村功能区全面应用粮食“新三熟”,辐射面积达到3000亩,亩均效益5000元左右;龙泉、庆元、云和等地推广菇(耳)—稻等模式;莲都老竹、丽新功能区的鲜食春大豆(花生)—晚稻等高效模式、碧湖平原的菜—晚稻水旱轮作模式等。
三是组织开展亩产“千斤粮、万元钱”十佳农作制度创新模式大赛评选与示范活动。全市共推荐参加评选农作新模式“菌—稻、菜—稻、药—稻(鱼)共生模式、粮食多熟制、稻—肥”等六大类25个,推广示范面积4200亩,亩产值达2.88万元,总产值达1.21亿元。已从中评出10佳农作制度新模式,10个优秀奖,其中云和县崇头镇三望栏村的“黑木耳—稻轮作栽培”亩产黑木耳8000袋,水稻500公斤,亩产值达4.35万元。
利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