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文摘

唐云看拍卖

  1993年6月20日,星期日,上海朵云轩首届书画拍卖会举行。这是上海划时代的一天。上午我踏进唐云先生的画室时,先生开口就问:“你今天怎么不去拍卖会?”我说:“我也拍不起,还是来陪先生好。拍卖会上的画价格都很高,我们都买不起,让外国有钱人都买去了,很可惜的。”先生说:“没有什么可惜,他们花大钱买去,会很好地保管好的,将来我们中国人有钱了,还是会买回来的。”20年不到,先生的预言已应验,如今回流文物拍卖已成了新的潮流。
  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许多画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而有所发展,这不光是钱的问题,也有一个社会地位的关系,然而先生却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早在1990年10月的一天,美国一家最具实力的拍卖行总裁一行来到先生画室。一阵寒暄之后,他们对先生讲:“唐老,您的画和目前您画的价格极不相称,如果您能配合我们,不出两年,您的画价将是国内第一流的。”先生是一位职业画家,他当然知道他们这些话的含义,然而他听后却用浓重的杭州口音说:“你们不要跟我搞了,我的画不好的,我喜欢送给谁就要送给谁的,你们如果要我的画,可以到画院去拿,我们还是一起喝茶好。”等他们一行离去之后,先生又跟我说:“一个人活着的时候把自己的画价搞得高来西不好的,画要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是好的。”
(摘自《新民晚报》 许恺德/文2013年11月19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