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产业

“三鹿”归来的启示

  □本报记者 杨辉
  在本届浙江农博会上,一只名为“三鹿”的有机粗粮面品牌引起了记者注意。难道“毒奶粉”事件中的主角又回来了?一打听,此“三鹿”正是彼“三鹿”。
  搜索百度,有关“三鹿”品牌归属的消息依然挂着。2009年5月的某一天,原石家庄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部分破产财产拍卖会上,一位来自浙江的神秘商人以730万元拿下了“三鹿”品牌及相关保护性商标一批共347件。
  时至今日,“三鹿”品牌的神秘买家终于浮出水面,“三鹿”商标已被浙江三鹿实业有限公司收入囊中,只不过,这只曾经是乳业品牌老大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后,成了有机粗粮面的品牌。
  对“三鹿”跨界卖有机粗粮一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笔者与浙江三鹿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新华交谈后发现,这背后除了民族品牌转身延续的情结外,至少有三点启示。
  启示之一:消费潮流倒逼农企转身。“三鹿”沉寂四年之后,从有毒乳品向有机食品转身,其生产的有机粗粮面已获得了美国、欧盟、日本和中国的四张有机认证证书。“三鹿”是否“王者归来”,还有待于市场检验,但至少说明“健康为首”的消费潮流,已开始倒逼农企转型。只有生产安全放心的精品、有机农产品,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才能有效防范“祸从口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这正是浙江农企需要转型的方向。况且,五谷杂粮还是健康食品之源呢。
  启示之二:粗粮加工呼唤农企加盟。“三鹿”从乳品到有机粗粮面的转身,既迎合了健康消费的潮流,也抓住了产业发展的对接机遇。浙江旱粮资源丰富,发展潜力较大。今年,省政府吹响了发展旱粮生产的号角,专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旱粮生产的意见》。眼下,缺少的是产后加工能力强的旱粮加工龙头企业。如何改变“粗粮粗加工,产品地摊价”的现状,农企大有文章可做。“三鹿”归来,正逢其时。
  启示之三:品牌创建农企另辟蹊径。“毒奶粉事件”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三鹿”归来之路,是否能走得顺畅,现在尚未可知。但其反弹琵琶,独辟蹊径,借力创牌的做法,是否为农企打造和培育品牌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