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我省“国字号”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跑全国

  □本报记者 葛勇进通讯员 陶冠军
  诸暨市自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以来,围绕提前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大力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加快珍珠、香榧、茶叶、绍鸭、果蔬等十大特色主导产业升级,推进农业一二三产联动,成效明显。据统计,近3年来,诸暨市共投入29亿元用于示范区建设,其中财政资金7亿元,已累计建成旱涝保收粮食生产功能区184个,面积达14.3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9万亩。全市粮食生产实现了九连增,其中单季晚稻百亩方连续3年打破浙江吉尼斯纪录。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9107元,增幅达12%。
  诸暨的生动变化只是我省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一个缩影。来自省农业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已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8个,分别为湖州市、慈溪市、萧山区、平湖市、诸暨市、婺城区、温岭市和三门县。截至去年底,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累计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82万亩,占全省的22.9%;粮食总产量45.68亿斤,比上年增3.4%。农民来自家庭生产经营、工资等的收入保持较快增长,8个示范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7988元,超过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436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倍。
  在农业部组织的农业现代化评价中,我省8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平均得分居全国较高水平,其中慈溪市位居全国第一。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在推进示范区建设中,各地坚持把发展粮食生产作为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大力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加快“甬优12”等新品种、“千斤粮万元钱”等新技术、新模式示范应用,有效改善了粮食生产条件,稳定了面积,提高了产量和效益,为全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提供了示范和保障。2012年我省水稻最高田块亩产达到1014.3公斤、百亩方达到963.65公斤,创历史新高。今年全省早稻平均亩产415.3公斤,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同时,各示范区以高效生态农业为目标,深入推进各类产业园区建设,有力促进了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集聚化、生态化发展,为全省提供了学习的样板。目前,8个示范区共建成各类园区252个,其中现代农业综合区12个,建成个数和质量在全省领先。在示范区带动下,全省农业产业集聚度进一步提高,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接近80%,保持了持续健康稳定增长态势。2010年以来,各示范区共引进推广新技术455项、新品种928个,带动全省面上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水平提升,建成旱涝保收标准农田面积372.6万亩,发展设施农业面积109.6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580.1万千瓦,占全省2489万千瓦的23.4%。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