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3版:浙江种植业

桑黄代料栽培获得成功

  日前,在位于淳安县临歧镇的淳安千岛湖桑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的联栋大棚基地里,笔者看到一个个塑料袋装的菌包上长有扁半球形或马蹄形的桑黄。据介绍,该合作社一直致力于桑枝食用菌产业,是淳安县首家从事桑枝食用菌生产的合作社;2010年开始研发桑黄,分离提取野生于桑树上的桑黄菌株,经过4000余次试管驯化试验后,终于在2012年3月试验成功,又经多批次试生产,在报废9万多个菌棒的代价后,今年4月终于有6600个菌棒长出了桑黄子实体,每袋可产20克桑黄。该合作社现有基地2处,建有培养大棚24座,连栋大棚1座2400平方米,目前已经生产桑黄菌棒25万棒,将于明年5月份采收桑黄子实体,预计产量达到5000公斤。
  民间把桑黄作为一种治疗肝病、癌症的良药。据有关专家认定,唯长在桑树上的才是正品桑黄。桑黄子实体无柄,菌盖扁半球形或马蹄形,木质,浅肝褐色至暗灰色或黑色,野生于桑树树干上,很难进行人工栽培。
  笔者在淳安千岛湖桑都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了解到,该合作社基地的桑黄袋栽以桑枝屑为原料,工艺跟桑枝黑木耳异曲同工,程序有扎口、灭菌、接种、培养,唯独出芝管理不同。待菌棒发菌完成,开始转色后,移入大棚,给菌棒弧形开口,控制大棚内的湿度、温度才能使得桑黄菌棒成功长出子实体。
陈 青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