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杭州“两区”建设再推进

  □本报记者 俞圣威
  本报讯 11月11日,杭州市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以下简称“两区”)建设现场推进会在萧山召开,“‘两区’建设是助农增收的重要渠道,是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保障,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途径。”杭州市代市长张鸿铭在会上强调,要以抓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抓现代农业;以抓产业集聚区的方法推进“两区”建设;以抓工业“四换三名”的措施来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发展。
  “萧山江东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是全省集约化、设施化、科技化程度最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之一。”第一个做“两区”建设典型交流的是萧山区区长李玲,她进一步佐证了萧山现代农业建设的成果:该示范区占地面积10万亩,共有农业企业119家。示范区内,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主导产品良种覆盖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规模养殖场达标排放率均达到100%。以杭州广绿生物技术公司为龙头,全区已建成有机肥生产加工点2家,年产各类商品有机肥5万吨;现有大中型沼气工程3个,厌氧发酵池容量达5160立方米,年产沼气53.6万立方米,沼液28万吨。“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核心区块建设,争取到今年底,核心区实现农业总产值14亿元。”李玲说。
  此外,余杭区对如何加快当地3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建设,桐庐县对如何进一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建德市对航头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的创建工作等作了交流。
  据杭州市农业局局长程春建介绍,目前,该市已建成各级粮食生产功能区587个,共33.42万亩,列入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185个,其中46个通过省级验收。粮食生产功能区稳产高产水平不断提高,平均粮食亩产600公斤左右,比非功能区高30%左右,平均亩增收400到500元;现代农业园区效益逐年提升,已建成的现代农业园区,平均增收超过25%。如余杭区良渚蔬菜精品园年产值1125万元,比创建前提高195%。
  张鸿铭在肯定了杭州市农业“两区”建设工作后指出,下一步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切实抓好“两区”建设与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有机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机结合、与农作制度创新的有机结合、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机结合、与新型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有机结合。要准确把握“两区”建设重点,以此为抓手,创新农业经营形式,进一步发展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水利设施,提高农业装备水平,提升农业生产和产品安全保障能力;坚持科技兴农,提高产出效益,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设施农业、品牌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提高土地产值效益,提倡“亩产论英雄”、“千斤粮万元田”;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加强农业与二、三产的融合发展,重视农业产业结构和市场需求的对接,重视现代农业和工商资本的对接,建设发展农业综合体,打造现代农业的“升级版”。同时,要抓紧做好秋收冬种工作,确保颗粒归仓、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落实冬播面积,加快农田水利建设,紧抓“菜篮子”工程不放松,紧握农产品安全不松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