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期间,北京一名“村官”之子的婚宴被网友调侃为“土豪婚礼”。这场大宴宾客的流水席连摆三天,并请明星助阵,糜资不菲。面对记者质疑,当事人推说“亲家要办挡不住”。
关于这一事件的各种议论声中,不少人认为“不必大惊小怪”。持此论者认为,与人人喊打的公务消费不同,婚宴属于私人性质,如果过程中没有借机敛财,或动用公款公车,用什么方式办、排场多大,都可以宽容。不管是“村官”还是各级干部,都很难活在人情交往的真空中,否则不免引来“不近人情”之讥。
类似说法,还出现在不久前公安部出台“三项纪律”之后。据相关方面解释,公安民警自费去唱歌也在禁令之列。此规定一出,不少网友同样表示“没有人情味”,认为朋友、家人欢聚也是人之常情,不宜一刀切,也管不住。
按照人情论者的理解,婚丧嫁娶、迎来送往,既是习俗所在,又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密切感情的契机。但另一方面,他们中的不少人又为人情所苦。一项调查显示,国庆长假期间,86%的受访者收到了婚礼请柬,近60%的受访者感受到“礼金”压力,有人感叹,一串喜帖圈走一月工资。人情,不但让很多人在时间和财力上吃不消,也容易成为藏污纳垢的载体。因此,不能简单地以传统和习俗为理由,放任不健康的社会风气蔓延。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纠正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也不能理解为仅仅针对公职人员,而是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从而形成适应于文明社会的新风俗。
就公职人员而言,需要在革除不良风气方面带好头。事实上,对数不胜数的人情往来,很多人苦此久矣,但身在人情文化中,又不得不然。相关规定的出台,不少人心里是庆幸的。所谓的“挡不住”,如果不是内心并不那么坚定,很难成为一个让人信服的理由。
对那位“村官”来说,他虽然并非国家公职人员,但作为操持一定公共事务的人,修身以俭,示人以廉,只会给自己的形象加分,对移风易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不会让人觉得寒酸。挡不住人情,也就挡住了群众的信任。两者之间,需要做一个选择。
事实上,人情和制度,并非水火不容。人们之所以对人情文化欲罢不能,说穿了是需要人情提供的润滑和便利。如果我们营造一种办事不必求人、依规矩不依交情的制度环境,相信人情文化会逐渐回归正常,不必成为如此之重的负担。
当然,人情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寒,革除积弊需要一个过程,也需要寻找更好的方式。
(摘自《人民日报》 白龙/文2013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