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要闻

桐乡龙翔街道打造“党群致富联合体”

  □本报记者 金国栋 通讯员 颜跃华
  本报讯 这几天,桐乡市元丰蚕业专业合作社忙得不可开交,前来售茧的农民更是乐开了花。“今年秋茧收购价每担1850元,比市场价高100元,这多亏了合作社制定的保护价收购政策,让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农民陶锦连兴奋地告诉记者,这是桐乡市龙翔街道“党群致富联合体”建立后给茧农带来的好处。
  同样尝到甜头的还有桐乡市金牛葡萄专业合作社的社员沈月林。他告诉记者,通过“党群致富联合体”的帮扶,合作社的滴灌技术、冷库建设等项目得到了落实,还获得扶持资金180多万元。“农经中心的专家多次上门服务,为农户们提供技术指导培训,真是贴心啊!”沈月林说。
  据了解,龙翔街道2012年年初开始通过组建“党群致富联合体”,选择董家茭白专业合作社、龙翔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金牛葡萄专业合作社和元丰蚕业专业合作社等4家优势合作社作为示范点,着力提升专业合作社党建的组织化程度,加强合作社党员教育,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帮扶、引领合作社党员、社员创业致富。通过项目联合、信贷支持、政策扶持等形式,把农村党员和群众联合起来,发挥集体优势,激发农村基层党组织内在活力,是龙翔街道富民党建工作的创新举措之一。
  当记者走进桐乡市龙翔粮油农机专业合作社门口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网状的党员与群众的辐射帮带图。“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合作社理事长陈耀辉如是说。该党支部推行《创先争优公约》,12名党员分别作出帮带致富先锋承诺,通过结对送学、牵线助销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民致富。2012年该合作社还获得了近10万元贷款贴息。
  龙翔街道注重“党群致富联合体”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了街道班子成员联系制度,加强督促指导,帮助建章立制,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党群致富联合体”的良性发展。建立“党群致富联合体”党员群众素质提升机制,依托街道、合作社党校,加强农村党员实用技术培训;整合市街等多级培训资源,开展农民创业技能培训。为增强农村党员自富带富能力,该街道通过“党群致富联合体”向各合作社派出20多名科技特派员,组建由农业专家组成的农村科技巡回辅导团开展现场授课。通过系统的学习培训,广大农村党员的致富能力大大提高,为推进“党群致富联合体”的创建提供了技术保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