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1505个救灾服务组、5560名农技干部驰援灾区,大批救灾物资送往灾区

抗涝救灾,我们在行动

  □本报记者 葛勇进 袁卫 徐琳
  丰收在望的水稻被洪水淹没、刚出苗的蔬菜还泡在水中,鲜活的生猪瞬间被洪水吞噬……面对严峻的抗涝抢险救灾形势,省农业厅和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迅速启动抗涝救灾和恢复生产预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尽力帮助灾区农民群众恢复生产生活。
  10月11日上午,省农业厅再次召开抗灾救灾专题会议,对近期的救灾工作作出部署。省农业厅厅长史济锡指出,要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围绕将灾害损失减到最低,对农民增收、居民生活影响降到最低这“两个最低”目标,将重点从前期的抗灾转到救灾上来。采用科学的救灾方法;发挥好农业经营主体的骨干作用;加强针对性、有效性的服务,及时抢收、补种,做好农用物资供应和疫病防控,统筹推进各项救灾措施。
1505个救灾服务组奔赴灾区
  灾情发生后,省农业厅迅速行动起来,进行救灾部署,并第一时间派出由厅领导带队,粮食、蔬菜、水果、畜牧等领域数十位专家组成的救灾服务组,兵分三路,奔赴受灾严重的温州、台州、宁波、湖州、嘉兴、杭州等重灾区,察看灾情,指导救灾。
  在温州灾区,救灾服务组先后察看了苍南、瑞安等地的受灾情况。粮油专家、推广研究员王岳钧建议当地要根据农田受灾情况,分类采取应对措施,对倒伏的单季晚稻,要尽快组织农户进行抢收,避免其浸水发芽;对倒伏无法抢救的双季晚稻,由于远未成熟,要及时改种蚕豆、豌豆、马铃薯等作物;对受风吹而倾斜的水稻,要对稻田及时开沟排水,加强田间管理。在看到苍南大片四季柚果园遭台风肆虐出现三分之二以上落果的情况后,省农业厅水果领域首席专家孙钧指出,今后要在剪枝时尽量压低树型,并在果园周边种植防风林,同时,建议农户趁早收集质量较好的落果,进行柚子茶等深加工。
  在宁波灾区,救灾服务组赶到了鄞州洞桥镇万亩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园区,这里是全省单季晚稻亩产最高纪录创造地,但如今放眼望去,成片即将成熟的晚稻全部浸泡在洪水中。看着穗上已吐白发芽的稻谷,种粮大户许跃进心痛不已,他说:“今年由于技术措施到位,原本指望亩产能再创新高,现在连有没有收成也不知道,即使洪水退去,至少减产50%以上。”对此,省农业厅粮食领域首席专家孙健建议,对受淹时间较长的田块,不能一次性把水排尽,而要保留3厘米左右的薄水层,以防遇晴热高温或大风导致植株生理失水而倒伏。
  在奉化灾区,救灾服务组察看了仍淹在洪水中的蔬菜生产基地、杂交水稻制种基地、葡萄产业园区等,一边慰问受灾群众,一边指导抗灾救灾,指导农民适时改种补种,尽快恢复生产。
  在安吉灾区,救灾服务组赶到了位于该县梅溪镇的正新牧业有限公司,此时距台风登陆已经过去2天多了,正新牧业的十几幢猪舍还泡在平均深度1.5米的积水中,只能靠皮划艇进入。正新牧业共有存栏生猪6000头,已有4000多头死亡,经济损失600多万元。“这还只是生猪的损失,水里还泡着几十吨猪饲料、各种机器,这些损失加起来起码上千万元。”公司负责人沈顺新面对涝灾感到束手无策。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与基础设施完善的养猪场相比,位于稻田之间的鸡棚受灾更为严重。海盐县于城镇河网密布,短时巨大的降水量让整个三联村都浸泡在水中,村民叶爱清无暇顾及被淹的房屋,与家人一起清理鸡棚。
  “台风过后,当务之急是要做好灾后的防病防疫工作。”救灾服务组的畜牧专家金良表示,对畜禽养殖场要加强免疫、消毒工作,督促养殖户做好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同时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督促规模场按照既定的免疫程序做好防疫工作,保证免疫质量。另外,还需抓好畜禽栏舍加固和排水系统疏浚等,防止后期的倒塌、损毁。
  在省农业厅的组织下,全省农业系统坚持抗灾救灾和灾后生产恢复并举,截至10月10日,已派出1505个救灾服务组,5560多名农技干部深入灾区第一线,指导农民灾后恢复生产,及时开沟排水、除障清淤,保证水渠畅通,加强作物田间水肥管理,促进在田作物生长,尽量减少灾害损失。同时,认真抓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和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农作物病虫害。指导受淹畜禽养殖场(户)及时转移畜禽和饲料,抓好养殖场所消毒和畜禽免疫,实行科学饲养管理。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和动态巡查,督促落实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措施,严防病死畜禽流入市场。
救灾物资争分夺秒送灾区
  为保障灾区灾后及时恢复生产,争分夺秒抢季节,全省农业部门及时做好种子、化肥、农药、消毒药品、疫苗、农膜、农机具等农业救灾物资的供应和调配,帮助灾区开展灾后补植、补种。截至10月11日16时,全省已储备救灾农药2.2万公斤;各地免费发放消毒药34.2吨给畜禽养殖场(户),用于灾后养殖场所的消毒灭源;无害化处理死亡家禽550多万羽,生猪6.71万头,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对于灾情严重的余姚,省农业厅正紧急组织调拨首批救灾物资:消毒药200箱,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袋2000个,疫苗50万头(羽)份;储备小麦救灾种子10万公斤。同时,联系落实了10余家农机生产企业成立农机抢修小分队,抢修受淹农机具,调度200余台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帮助抢收受淹倒伏水稻,落实调度300余台大中型拖拉机,抢种秋冬季农作物。
  目前,全省农业系统已组织调用农机设备7836台套、防疫设备3715套,修复损毁大棚2500个,修复倒塌畜禽场舍8.3万平方米,消毒畜禽栏舍538.2万平方米。
  抗涝救灾,我们在行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