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浙江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十年来,成果丰硕。最近,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认真总结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并加以推广。各地开展新农村建设,应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规划先行、完善机制,突出重点、统筹协调,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0月9日,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在桐庐召开,各地前来向浙江取“真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会议专门作出批示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承载了亿万农民的新期待。各地区、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突出农村特色,弘扬传统文化,有序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关于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总结推广浙江省开展“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的经验,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宝龙在会上致辞。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作经验介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省领导王辉忠、龚正、赵一德等出席。
据介绍,十年来,浙江在村庄整治建设中,一直把科学编制村庄布局和建设规划放在首要位置。围绕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空气更清新的建设目标,按照“人口向县城、中心镇、中心村集聚,产业向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集中,农村环境整治向美丽乡村目标推进”的总体思路,浙江请来专家对全省乡村进行了系统规划。积极推进管网、林网、河网、垃圾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区域一体化规划建设,每县每年启动1至2个连线连片创建区块,努力从整体上提升村庄生活环境和农村水环境质量。全省累计有60%的乡镇开展了整乡整镇的环境整治。
十年来,万里清水河道、农民饮用水、农村危旧房改造、农村电气化、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等涉及水电路气网的各种基础设施不断扩容。截至去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农村住房改造建设153.7万多户。目前,浙江已有2.6万个村完成环境整治,村庄整治率达89%,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93%,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62.5%。
村美民富,美丽乡村建设带旺了乡村休闲旅游。到去年底,全省累计发展农家乐特色旅游点2800多个,农家乐从业人员达11.5万人,去年直接营业收入88.4亿元。
汪洋指出,浙江省坚持不懈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不仅改善了农村环境面貌,而且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浙江的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他强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一要求与尊重差异相结合;坚持规划先行、完善机制,集中整治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协调,改善环境与促进发展相结合。在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中,要保护利用好农村土地,严控大拆大建;保护好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保持乡村特色;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增加农民负担。各地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精心组织,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健全资金投入机制,把农村人居环境建设逐步纳入公共财政覆盖范围。要拓宽社会参与途径,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努力形成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的强大合力。
夏宝龙在致辞时说,当前,我省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正处在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我们要以此次会议在浙江召开为契机,按照中央部署,虚心学习和借鉴兄弟省(区、市)的经验,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扎实有力地推进村庄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省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