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养生

“OK镜”,不是谁戴都OK

眼科专家表示,300度左右近视的青少年使用效果最佳

  上世纪90年代末参加高考的人都还记得一种镜片,叫“OK镜”,部分想报考警校的人,用这个镜片矫正视力,通过了体检;但是不久,这种镜片就淡出了视线。从前年开始,这个镜片又逐渐重新走入大家的视野,开始被许多近视孩子的家长所追捧。9月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官网上发布了消费提示,建议大家谨慎选择。
  “OK镜”在医学上被称为角膜塑形镜,这种镜片对于近视的防治到底有没有作用呢?使用时又该注意些什么?笔者就此采访了眼科专家。
国家食药总局提醒谨慎使用
  9月9日,国家食药总局在官网上发布了消费提醒,表示目前少数企业和医院为了推销角膜塑形镜,擅自夸大矫正范围,给消费者带来安全隐患。
  国家食药总局提醒,角膜塑形镜属于三类医疗器械,消费者应在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并由经过正规培训的眼科专业人员进行验配,同时应确认所使用产品为经过注册的合法产品。
  角膜塑形镜是一种逆几何设计的硬性透气性接触镜,通过佩戴,使角膜中央区域的弧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平,从而降低一定量的近视度数。目前我国已经批准上市角膜塑形镜的矫正屈光度最高为600度。
  由于环境、个体差异等因素影响,即使正确使用角膜塑形镜也仍然存在发生角膜内皮细胞减少、巨乳头性结膜炎等眼部疾病的风险。如不按要求验配,则更容易导致眼分泌物增加、眼充血、泪液过多、视觉变化、异物感等异常现象发生。
角膜塑形镜曾被叫停
  上世纪90年代末,角膜塑形镜进入国内后,获得许多家长的热捧。不过此后的发展是一波三折。
  浙江省中医院眼科副主任陈国孝副主任医师说,记得在2000年左右,当时全国有16个孩子因为佩戴角膜塑形镜引发了角膜炎,其中有一个是嵊州的。因为这个全国性的事件,角膜塑形镜被叫停了。“其实这个技术还是有可取之处的,关键是要规范。”陈医生说,后来经过多次规范,从前年开始,全国各地又开始陆续应用这个技术。“食药总局的这个提示非常好,我们觉得行业要进入良性发展,必须要有规可循。”杭州明视康眼科执行院长赵霞说,他们关注这项技术很多年了,但是直到去年才正式引进这项技术,目前只做了200多例。
  “一年来为什么只做了200多例,因为我们严格筛选使用者,如果筛选不当,对于这项技术会有一种不良的影响。”赵院长表示,家长的配合度、孩子的卫生习惯都是他们选择患者的考虑因素,国内部分企业和医疗机构,之所以会出现一些负面的例子,就是在筛选和后续服务上出问题。
  “戴这个镜片需要不断复查,这些复查工作产生不了多大的经济效益,部分医疗机构就不愿意承担这个复查工作,所以就埋下了隐患。”赵院长说。
300度左右近视的青少年使用效果最佳
  “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戴这个眼镜的,佩戴之前要做详细检查。”浙江医院眼科主任徐洁慧说,因为存在角膜感染的风险,所以必须到专业的医院由专科医生检查后,再确定是否佩戴。“角膜塑形镜,从这个名字上,大家就可以知道是对角膜进行塑形。”省中医院陈国孝医生说,过度用眼会导致眼轴拉长,使眼球成像的位置发生变化,而角膜塑形镜就是利用晚上佩戴6至8个小时的时间,对角膜进行压迫,逐渐将拉长的眼轴压回去,达到矫正目的。“我们一般建议近视300度左右的青少年佩戴,虽然国家规定是600度以下有效,但是从效果上来说,我们觉得300左右最佳。”陈医生。
  对于角膜塑形镜,陈医生建议大家要持客观的态度来看。首先是感染的问题,角膜塑形镜和隐形眼镜一样,如果不注意卫生,都存在感染风险。如果出现感染了,要及时就医。
  其次是矫正近视的问题,角膜塑形镜没有外界传得那么神奇,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矫正近视的。
黄淼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