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D4版:文摘

探秘催乳行业

  中外乳企接踵爆出质量丑闻,不但促使母乳喂养成为新生儿父母的不二之选,也间接地催热了催乳师这个新兴行业。尽管妇产科专家认为,“按摩催乳未必神”。但不少培训机构、家政中心以及独立从业的催乳师通过夸大宣传令越来越多新生儿父母心甘情愿花钱买“难受”。
  笔者调查发现,这个还未进入国家职业名录的新兴职业,存在着就业零门槛、乱培训、乱收费、无监管等诸多问题。
乱象一:催乳师多从月嫂、钟点工转行
“现在这个行业很好就业,很多月嫂、钟点工都转行过来了,轻轻松松月入过万。”日前,笔者致电一家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岗顶的某教育学校,称想报读催乳师培训班,接线人员自称李老师,热情地介绍催乳师这个新兴行业,这位李老师还一再强调:“来这里培训不论文化高低,就是学一门好赚钱的手艺。”
  在妈妈网等论坛上,有不少请过催乳师的妈妈吐槽,称自己请到的催乳师聊开来才发现多数是半路出家的,有的甚至“跟老乡学几手就出来赚钱了”。一位名为“阳阳妈咪”的网友就曾发帖称:“那天和她(催乳师)通电话就觉得声音在哪里听到过,一见面,原来是我前几年请过的钟点工阿姨。”
乱象二:不同机构收费差别很大
  目前,我国公布的职业目录中,并没有催乳师这一职业。但国家人社部已有专门的培训课程,按规定完成课程培训,考试合格,则可取得人社部颁发的培训证书,该证书可以视为催乳师行业就业岗位资格凭证。
  然而,笔者了解到,广州引进人社部培训课程的培训机构或家政中心寥寥无几。对于自行培训后可取得怎样的资质,这些培训机构一般只有笼统说法。如广州市天河区的一家教育学校称颁发“催乳师证书”,另一家母婴护理中心则称可以发给“国家催乳师证”。
  此外,培训收费,不同机构差别很大。有的580元学5天,有的6800元学20天。从培训内容来看,个别机构的教学大纲上还要求学员学中医药营销。
  乱象三:一个疗程上千元
  催乳师主要有两种渠道开拓业务,一是挂靠家政中心,由家政中心介绍客源并从中抽佣,二是单干,通过各种妈妈聚集的网站寻找客源。
  广州市人力资源市场妇联分市场主任廖日香曾在一次催乳师公益培训活动中说,如果是单独的上门催乳服务,一般每次收费200元。其后,笔者致电多家家政公司了解催乳师收费行情,发现该行业基本没有收费标准。一个疗程下来,起码要花费上千元。此外,个别家政公司还推出紧急服务项目,上门服务费最高要价800元/次。
乱象四:“按坏了,道个歉就过去”
  “可以说这是一个几乎没有任何监管的行业。”在广州市天河区天河公园附近开办家政服务中介公司的陆女士称,其公司最近也开始为客人推介催乳师,每次成功推介,她可获得30-40元的推介费,“有几个手势好的,客人也多。”她坦承接到过客人投诉,但一般会建议催乳师与客人再沟通,“说几句好话,道个歉就过去了,按摩几下做得不好也不至于有什么严重后果。”
  专业人士:产妇多不需催乳
  面对当前看上去火爆的催乳师市场,专业人士都显得有些不可理解。“我们日常巡护病房,一个重要任务也是要看好病人,尽量不让催乳师为新妈妈们随便催乳。”某大型医院妇产科护士长说。
  “其实产妇产后两三天乳胀、奶少都是正常现象。只要正常休息,让小孩多吮吸几次,多喝些汤,48小时后就会慢慢缓解。”有医院专业人士说,由于乳房构造复杂,如果没经系统培训,很有可能会把乳腺管揉破,而现在包括月嫂等护理行业的人员培训力度也不是很大,往往存在专业知识不够的情况。“即使有乳腺发炎等确实需要治疗的症状,新妈妈们也应该接受专业的检查治疗,不能盲目接受各种按摩。”
  前面提到的国家唯一承认的对催奶师的资质培训证书,可在人社部官方网站查询。新妈妈们如果对您请到的催奶师不放心,可以要求看证书,并输入相关资料查明真伪。
  (摘自《广州日报》 谭秋明任珊珊/文 2013年8月28日)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