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法制

海宁警方成功打掉有毒狗肉制售网络

  •   近日,海宁警方打掉了一张覆盖浙江嘉兴、江苏徐州等地的有毒狗肉制售网络,抓获犯罪嫌疑人张某、黄某、何某、施某、许某等人。
    剧毒药丸
      张某,46岁,海宁市马桥街道人。2011年,张某在嘉兴认识了狗肉收购商施某。
      氰化钠属于工业化学品,有剧毒,多用于印染或者电镀行业。狗食用后,会立即死亡。“用这个来毒狗,速度快,能大大提高偷狗的效率。”于是,张某便从施某处买了1斤氰化钠。
      张某把粉末状的氰化钠加工后制成药丸,再把药丸放入烧好的鸡、鸭中,作为毒狗的诱饵。
    东窗事发
      今年5月,丁桥派出所接到了村民的报案,称有人在毒狗。警方通过调查,确认了嫌疑人,并查出嫌疑人张某将大部分毒死的狗卖给了海盐人黄某。
      警方发现,在黄某家中的自制冷库里,堆放着大量死狗,部分已腐烂发臭。警方将死狗样本送往疾控中心检测,结果显示,死狗体内含有氰化钠。而这些有毒狗肉,大部分流向了嘉兴市某农贸市场。
      7月15日、16日,警方在嘉兴市秀洲区、海宁、海盐等地抓获收购有毒死狗的何某、黄某和负责毒狗、盗狗的张某等人。同时,查获含有氰化钠的蜡制药丸75颗、有毒死狗57条。
    幕后收购
      事实上,此时警方揭开的只是毒狗内幕的冰山一角。
      张某曾提过,他的氰化钠来源于施某。而施某在嘉兴地区长年收购有毒死狗,在嘉兴地区发展了许多用氰化钠毒杀家狗的“下线”。
      每两三天,施某都会往江苏徐州邹某的毒狗肉加工窝点发货,每次有1000余斤的有毒死狗,这些死狗放在编织袋内,再放入不少冰块,采用客运大巴托运的方式,送往徐州。
      8月9日,警方先后在嘉兴市南湖区余新镇以及江苏省徐州市,将涉案人员施某、许某、邹某抓获。
    加工窝点
      邹某家中的情形更令人吃惊:这里有1个用于加工有毒死狗的车间、1个屠宰场,还有2个冷库。在面积约几十平方米的加工车间内,摆放着用于悬挂死狗的铁架,用来浸泡处理死狗的大桶及烹煮死狗的大锅。
      两个冷库内,警方共发现千余斤死狗。警方将死狗样品送往疾控中心检测,死狗样本体内氰化钠含量为0.97毫克/千克。
      此外,警方还获得了一份有毒死狗的交易账单明细,供应方为施某,收购方为邹某。而这些有毒死狗,被加工成半成品(未熟)狗肉和成品(已熟)狗肉,大部分销往了餐馆。
    沈洁琼相关链接:
      据了解,氰化钠属于毒害品。狗被氰化钠毒杀后,氰化钠的残留物质还存在于血液和肌体组织中,即使加工者将狗血全部放掉,狗肉组织中还存有氰化钠的残留物质。人在食用这种狗肉后很有可能产生呕吐、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摄入毒狗肉过多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