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言论

  “看庄稼”也挣钱
  ——据《人民日报》报道,种庄稼挣钱,指的是把庄稼收获后到市场上变现。然而,在北京郊区,生长在地里还没成熟的庄稼也照样挣钱:城里人周末驾车来看看这些庄稼,再进农家品尝一下农家菜,既满足了休闲的需要,也增加了农民朋友的收入,真可谓一举两得。
  这种颇有创意的做法叫北京农田观光季,在不破坏农田乡野面貌、投入不多的情况下,改善和提升农田景观,把普通农田装扮得像花园一样美丽迷人。
  农业在提供粮食、蔬菜、肉类等生活必需品的同时,还为人类提供一刻也离不开的氧气。充分挖掘农业的生态旅游功能,就能让这个传统产业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悉,北京农田观光季今年有望实现1.5亿多元的收入,已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成功样本。看来,只要肯下功夫,办法总比困难多。像农业这样的传统产业尚且能老树发新芽,那么,其他产业也应当能找出转型升级的抓手和突破口。如果各个产业都能深挖转型潜力,我们就有望成功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
新型城镇化需要金融支持
  ——《经济日报》载文说,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是推动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重点,更是未来几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努力方向;既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最大潜力,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作为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的金融业,金融需求将是一个不断产生、持续释放的长期过程。新型城镇化更追求质量和效率,对金融服务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智能、集约、低碳、绿色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仅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贷款提出金融新需求,而且中小城镇建设、生态城镇建设的资金需求也将明显增加。在这一情况下,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新型城镇化金融体系,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研究。在具体操作层面,如何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快速适应,并加大力度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需求,助力我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和顺利转型,则是当下金融行业亟需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具体而言,包括构建法律法规政策支持体系,分层强化并落实监管职责的转变;构建差异化的金融组织体系;构建微观金融组织、服务和产品创新体系;构建地方性信用与交易体系;构建地方性的直接融资体系等多个方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