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论坛

高举生态精品大旗 引领生态农业发展

  •   □姜波
      近年来,丽水市委、市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纲要》,确立“绿色崛起、科学跨越”战略总要求,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努力使丽水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区和示范区。发展生态精品农业,推动丽水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丽水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课题。结合全省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计划,我们通过调研论证,进一步理清思路,积极探索符合丽水实际的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努力将丽水打造成为中国生态精品农产品之都。
      生态精品农业就是以丽水优良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生产高品质的绿色生态产品为重点,以传统农耕文化、现代管理手段、科技成果为支撑,以产品分级精选包装为重要环节,以现代流通业态为载体,以工薪收入人群消费需求为导向的现代农业产业形态。它有4个特征——产品特征:高品质、高健康含量、高口味价值;市场特征:高竞争力、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产业特征: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经营;生产特征:现代技术与传统农耕文化相融合。
      今后一段时期,丽水将高举生态精品农业大旗,重点围绕“精”字做文章,实施“六大提升行动计划”,全面推动丽水生态精品现代农业发展。
      一、精益产业,开展产业提升行动
      注重传统特色产品开发,全面开展生态精品品种挖掘、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按照“选准一个优势品种,建立一片生产基地,推广一套先进技术,打造一个优势产业,创立一个著名品牌,占领一席市场份额,致富一方百姓”的“七个一”方针,以“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模式,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业。
      注重生态精品农产品的包装与初深加工。坚持精美、独特、实用的原则,做好生态农产品的包装;加快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藏运输,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等,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加快推进农业“两区”建设。
    按照“聚合力、健体系、出成效”的总体要求,全面推进15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42个主导产业示范区和90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和装备,提高农业产业集聚度、融合度和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
      二、精品品牌,开展品牌提升行动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程建设。积极推行农产品安全生产适用技术,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机制和承诺机制,加强培训教育,提高生产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逐步实现品牌农产品“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界定”。
      加强产地信息化和追溯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立与产地准出制度相配套的市场准入制度,把好农产品入市关。健全农资质量追溯体系,严格农业投入品的市场准入管理,推行农资监管与服务信息化建设,逐步实现“信息数据化、购销实名化、监管实时化、服务网络化”。
      打响农业品牌。品牌是生态精品农产品拓展市场的核心载体,要打响绿色、生态、精品品牌,实现质量与品牌良性互动,提升产品竞争力。大力发展生态精品农产品地理标志和证明商标,着力提升“处州十珍”、“绿谷十佳畜产品”以及“丽水香茶”等特色区域公共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做强庆元香菇、处州白莲、石练菊米、云和雪梨、缙云麻鸭、龙泉灵芝、景宁惠明茶、青田田鱼、松阳银猴茶等传统品牌,进一步加大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力度。
      三、精湛技术,开展科技提升行动
      加强科技保障。不断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产业首席专家制度,利用省农科院、浙江大学丽水农技推广中心等平台,加强产学研协作。加快培养本土农业科技队伍,做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实施种子种苗工程。以主导产业为重点,强化技术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和高效生产模式,建立完善生态精品农业技术支撑体系。
      创新农作制度。围绕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及示范区创建,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机制来防控病虫草害的发生,重点实施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套作)、稻(茭)田养鱼、农牧结合、林下经济、“千斤粮万元钱”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和物理、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治技术,积极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畜禽清洁化健康养殖。
      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联合权威科研机构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科学、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化体系。引导生产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广大种养大户增强生产的标准化,建立完善农产品生产田间档案制度和操作规程,并对施肥、用药、饲养环节的真实性、规范性进行严格规定,规范生产行为。
      四、精致营销,开展市场提升行动
      完善产地市场体系建设。新建丽水生态农林产品物流中心、龙泉黑木耳市场,提升完善松阳浙南茶叶市场、庆元香菇市场等骨干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设施和功能,辐射带动生态精品农业产业发展。
      完善市场营销方式。注重内外互动,对外举办推介会、建立展示营销中心等拓展市场;对内与养生休闲旅游互动,实现产地情景销售。积极推行电子商务,鼓励发展直供配送、连锁经营等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探索生态农产品配送、专供模式,提高流通效率。
      培育经纪人营销队伍。抓好经纪人队伍的业务培训和政策引导,充分了解丽水生态精品农产品的特色和地域文化内涵,找准卖点,提升营销载体和内容。
      五、精密组织,开展主体提升行动
      促进土地流转。创新流转方式,按照“减户数、扩规模、提素质、增效益”的思路,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引导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积极推进整村整组和新开垦土地集中连片流转,引进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引导流转土地向经营主体集中。
      加强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丽水农业奔向现代化和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有效举措,也是有效组织要素叠加效应的现实抓手。要突出拉链式招商,突出招大商,招有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的大商,招长线投资、有田园和乡土情结的大商。通过有效的农业招商推介会和可鉴的真心、诚意以及亲情化的政府服务环境,招商、亲商、留商、富商,实现资源招商和环境招商叠加放大效应。
      发展生产经营主体。加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发展一批懂生产经营、会市场开拓、能组织带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家庭农场,鼓励种养大户和职业农民引办、领办、创办家庭农场。积极培育职业农民,让“农民”从身份转向职业、由兼职转向专职、由单一转向多元。
      六、精心培育,开展文化提升行动
      加大农业文化开发。充分利用丽水农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条件,做好农耕文化传承与创新。丰富生态精品农产品文化内涵,延伸农业产业功能,提高生态精品农产品创意创新水平。积极挖掘处州白莲文化、世界农业重要文化遗产保护地稻鱼共生文化(青田田鱼、稻鱼共生米)、香菇文化(龙庆景香菇)、畲药文化、云和梯田文化(云和梯田米等)、龙泉茶瓷水文化(龙泉金观音)、遂昌劝农节文化(汤公系列农产品)等,开发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精品农产品。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拓展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文化功能,充分利用乡村自然文化和生态风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积极发展集农产品生产、体验、消费、休闲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业、农家乐综合体,探索发展创意农业,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
      大力开展农业节庆活动。围绕产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丽水特色、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节庆品牌,鼓励建设与产业一体的农博园、博览馆,培育农业文化产品,有效开发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功能,丰富城乡居民生活,推动农产品生产和消费。
      作者系丽水市农业局局长
    庆元县龙溪乡高山有机茶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